区块链:“链”上实体 “赋能”场景 区块链仍待市场考验_比特币市值相当于原来的多少

中共中央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提出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为区块链的发展明确定位、指明方向。

据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金融科技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区块链的产业规模约为10亿元,区块链相关产品交易、教育等衍生产业的规模达到了约40亿元。

当前,我国区块链发展热度持续上升,专利申请数量全球领先,技术发展已具有鲜明特色,与应用场景紧密结合,并着力为实体经济赋能。

变革仍在路上

区块链连接了实体经济与虚拟世界,降低了信任成本及交易成本,但谈其重塑了世界还为时尚早。“区块链技术还很‘年轻’,需要真正经得起大规模应用的考验,能够被社会各界所认可、所信任还需要时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魏凯认为,社会、政策、监管和法律等需要逐步去接纳区块链,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磨合,只有技术和管理两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理想才能变成现实。

腾讯王景田:“链”上政务具备广阔应用空间:9月26日消息,9月24日,在2021中关村论坛上,腾讯公司政务云副总裁王景田表示,区块链与云计算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的行业趋势,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极具创造力的链上政务新生态。在这一过程中,腾讯云积极推动,探索、深耕,已落地丰富的“链上政务”标杆案例。王景田认为,在区块链的应用与实践过程中,与云计算的协同发展逐渐成为趋势。云计算提供行业数字化基础设置和场景构建能力,区块链实现所有数据要素价值“上链”流通,保证链上服务、链上安全、链上计算、链上数智、链上治理的区块链全栈产品服务能力。同时,打破边界壁垒,形成了整体高度协同的产业链生态。(东方网)[2021/9/26 17:08:07]

区块链技术还不够成熟,这是当前业内的广泛共识,在交易延时、安全性能、存储性能以及更广泛的落地应用方面都需要探索与提升。

北京市顺义区四个率先实现政务事项“链上智能办”:近日,从北京市顺义区政务服务局了解到,顺义区立足“四个中心”,聚焦“四个服务”,打造全市“四个率先”全力推进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应用”建设进程,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体验,切实提高企业、群众获得感。一是率先应用“区块链+电子证照”;二是授权方式上新,率先且唯一实现“PAD刷脸”认证;三是主题事项上阵,率先完成“区块链+主题场景”应用落地;四是镇街试点上岗,深化“区块链+电子证照”成果应用。(人民网)[2020/5/29]

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可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但度小满区块链负责人李丰也直言,区块链带来的效率提升与成本降低,达到什么样的产能很难量化。另外,尽管2019年是区块链商用元年,但不管是智能合约技术还是底层区块链技术都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证明技术发展还需要时间。

媒体:当前我国“链网”纵深方向的建设框架已现雏形:4月1日,互链脉搏发布《2020年中央企业区块链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3月,125家中央企业中已有48家明确涉足区块链领域,占比38.4%,且主要分布在八大板块——金融、航天交通、化工能源、电子通信、建筑地产、农林、钢铁及医药领域。另外,中央企业已布局10项区块链底层平台、5大行业区块链联盟建设,均集中在2018-2019年。这些设施表明,当前我国“链网”纵深方向的建设框架已现雏形。[2020/4/1]

新技术处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从新技术的出现到新产业的形成,也必然需要一个周期。在应用层面,“短期内的应用,比如通过区块链的形式来打通数据,进行流程的协作,甚至探索更高层涉及到金融行为的东西,可能在未来一两年会成为主流。”不过,李丰也认为,现阶段,把传统的一些线下业务进行数字化、链上化,是一个过渡的方式,未来区块链的更大市场在于数字化。区块链的发展需要时间,而这个时间正好是物联网、5G技术的发展时间,所以这两者契合之后,真正区块链的广阔应用才会到来。

苏州加快布局区块链产业 “链谷”将开放百个应用场景:据6月12日新华日报,苏州同济区块链研究院院长马小峰说:“未来三年,苏州链谷将开放100个应用场景,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广阔的产业环境”,“作为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苏州发展区块链有产业基础方面的优势,但也同样面临挑战。”苏州正加快布局区块链产业,抢占行业风口。去年,苏州高铁新城出台国内首个区块链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苏九条”,发布国内首个开源区块链自主系统“梧桐链”,全力建设国内首个区块链技术试验场,打造国际化社区“链谷”。[2018/6/12]

软硬协同发展

一直以来,区块链的发展难点在于寻找合适的具有价值化场景。可以看到,目前区块链已经在金融、医疗、出行、能源、农业、司法等领域开始应用,针对精准营销、版权保护、交易清算等方面也出现了不少案例。区块链与应用场景融合,其技术价值已逐步显现出来。

以区块链为基础设施的“区块链+”与5G、AI、IoT、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也为未来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博雅正链CEO李青山认为,区块链在技术上的支撑点主要落在了“智能合约”上,将用自然语言描述不太顺畅且容易有理解偏差的内容用计算机代码来实现,减少了沟通歧义,同时让机器节点来交互,提高交互效率。从这个方面看,区块链不仅仅是重构生产关系的技术,也是通过提高沟通协作效率而提高生产力的技术。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智能合约这一理论就已出现,但因缺乏能够支持可编程合约的数字系统和技术而无法实现,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不仅支持可编程合约,而且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过程透明、可追踪等提点,天然适合于智能合约。

从技术的角度看,目前区块链也更侧重智能合约层面的发展,利用智能合约不仅可以改变现有的企业商业模式,同时也可以给大众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然而,智能合约的运行,依赖于既有的业务系统、操作系统以及硬件设施,因此,区块链的技术研发与应用要注重软件与硬件的共同发展。

在李青山看来,按照中国的市场规模一定会出现超过1000个以上节点的区块链应用场景,这类场景也一定是区块链生态软硬协同发展的成果,这也是行业接下来需要努力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落地供应链管理

不同于国外更多是在数字货币层面的应用,我国区块链的应用在发展初期主要是与实际场景相结合,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除数字金融、政务服务两大应用领域外,另外一个最为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供应链管理。例如,民生电商旗下民熙科技近期发布的“民农云仓”,就是基于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组成的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用区块链来管理数据,实现实物资产到数字资产的转化。各参与主体加入到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建立的联盟链网络中,围绕仓内资产形成的数据多维度进行交叉安防验证并加密传输到联盟链各节点的区块链账本中,并基于智能合约规则形成数字化仓单。

联动优势(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吴锋海表示,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难点之一在于如何通过区块链去构建信用网络,再通过科技手段去促进上下游做调整,这中间有个很重要的环节是需要金融机构改造现有系统,来满足新体系下的风控逻辑和业务办理效率。

供应链管理是区块链落地应用,服务实体企业的切入点。如何进一步推动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提高民生福祉,还需要各方共建共享,打造区块链生态圈。

区块链未来的竞争,是国际化的生态之争,如何赢得竞争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巨大挑战。从世界IT技术的发展角度看,中国企业在区块链应用和政策上占有优势,但区块链现在还是应用层技术,安全等潜在问题会有很多。技术的演进不会一蹴而就,区块链真正的竞争会在未来的两到三年。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3:60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