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互操作性和去信任化的两难困境 到底需要治标还是治本?_SWAP

有时候我们的两个选择(或更多)是相互排斥的。因为我们同时拥有这两个选择,所以选择一个意味着放弃另一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被邀请参加在不同地点同时举办的两个活动,尽管你对这两个活动同样感兴趣,但除非你是《Brave New World》中的克隆人,否则你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这一个情况描述的是dilemma(困境)——这个概念起源于希腊语,其中di表示两个,而lemma表示场所,或者通俗地说:选择。

困境一直深深地困扰着哲学家,因为真正的困境是无法解决的,这给我们的思维机制提出了相应的挑战。除了出现在哲学的思辨中,困境也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包括分布式技术的世界。然而,一些困境是很明显的,可以通过重塑新的观点和吸收新的知识来解决它。

在这篇文章中,分析了分布式系统的互操作性与去信任化的关系。虽然其中一个的发展阻碍了另一个的发展,但由于两者同等重要,一个典型的困境就产生了。那么,它是否是一个真正的困境呢?如果是,那麻烦就大了。如果不是,那么又要怎么解决呢?

Algorand完成主网协议升级,已引入互操作性标准的状态证明:9月8日消息,Algorand已完成主网协议升级,为无需信任的跨链通信引入了互操作性标准的状态证明,它提供了任何PoS区块链都能用于跨链通信和交易的接口,可提高其每秒交易量(TPS)和跨链通信安全性,同时此次升级简化开发并为DApp引入了链上随机性功能的新工具。(prnewswire)[2022/9/8 13:15:47]

去信任化:分布式系统的关键

尽管比特币有缺点,但它已经证明去信任化的网络是确实可能存在的,不仅在理论上是这样,现实中也是如此。通过创造功能性点对点的Token和提出分布式的基本原理,中本聪告诉我们不要信任而要验证。这也是有充分理由的。

Celer与Rango Exchange合作,集成cBridge以进一步提高区块链互操作性:12月24日消息,Layer2扩容平台CelerNetwork宣布与多链DEX聚合器RangoExchange达成合作,在RangoExchange上成功集成cBridgeSDK。通过此次合作,双方将共同致力于为RangoExchange用户提供无缝高效的跨链操作体验,进一步提高RangoExchange的区块链互操作性。

cBridge是一个支持高速低成本的跨链支付网络。用户可以通过该网络在任何以太坊Layer2、以太坊主网及其他的Layer1或Layer2网络之内或之间进行完全非托管、高速低成本的价值转移。

RangoExchange是先进的多链DEX聚合器,支持BTC、ETH、BSC、Polygon、Terra等资产的多合一交易。它通过直观的UX界面,将多个聚合器与多个X-Chain解决方案集成在一起,在安全且易于使用的解决方案中提供最佳流动性和优化路径。[2021/12/24 8:02:28]

需要信任一个易腐败的第三方中介机构是中心化系统的主要问题,这使得审查和操纵成为可能。这个问题在金融行业变得尤为严重,并且会危及个人自由的根基。因此,分布式金融系统必须是去信任化的才能抵制审查,并将被操纵风险降到最低。

Translatedger互操作性平台可使用Telos区块链技术进行跨链交易:5月26日,Telos宣布Translatedger将使用其区块链技术为一个互操作平台提供动力,使加密货币能够在区块链之间移动。

Translatedger平台旨在为DEX等P2P应用程序带来改进,同时通过更快、更强大的智能合约功能实现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管理。(Cointelegraph)[2020/5/26]

然而,必须首先解决一个普遍的误解,即分布式自然会导致去信任化。Vitalik Buterin在《分布式的意义(The Meaning of Decentralization)》一文中概述了三种主要的分布式类型:架构型、型和逻辑型。对于我们的目的而言,关键是分布式程度的问题:构架上的分布式网络可能涉及集中、分布可能与逻辑集中并存等。

现场 | Hyperledger亚太副总裁Julian Gordon:超级账本Hyperledger将与蚂蚁区块链实现跨链互操作性:金色财经现场报道,9月26日在蚂蚁区块链生态峰会专场召开上,?Hyperledger亚太区副总裁Julian Gordon介绍了Hyperledger超级账本生态,Julian Gordon并且表示Hyperledger与蚂蚁区块链持续合作推进区块链生态互联互通。图文直播请点击原文链接。[2019/9/26]

例如,被许可的区块链网络可能由于其全球分布的节点,而非去信任化,实现了其架构上的分散。成员必须信任社区、企业或者是任何其他以任何目的为该网络授予许可的人。基于此,可以推断一个分布式系统可能涉及到信任,而信任也就是失败的来源。尽管,一个最佳的去信任系统往往也只能是分布式的。

互操作性以及去信任化的挑战

基于深厚的哲学和理论基础,分布式金融(DeFi)最终是一个促进新时代业务流程的空间。众所周知,DeFi的愿景是分散和改造中间部门,提高其效率和覆盖范围。同时,把开发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作为重点,DeFi的市值已经超过590亿美元。DeFi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的,它将实现它的长期目标,但它必须克服某些限制才能做得到。这主要涉及到互操作性。

现在的DeFi市场是高度分散的,有多个孤立的协议和网络,而交流与协作对于商业的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投资者需要在协议之间运作时,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多个平台进行操作,这也影响了终端用户的体验。因此,参与者们,尤其是业余人士,要么退出,要么面临巨大的损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DeFi系统必须具备可操作性,这就带来了额外的挑战。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当一个智能合约可以与其他智能合约进行无摩擦的交互时,它就具有互操作性。例如,一个合约的结果可以作为另一个合约的输入,触发后者生态系统中的一些链上交易。然而,链间通信的普通解决方案,跨链桥或合成资产,通常通过引入可识别的故障点来否定系统的去信任化。尽管如此,像波卡(Polkadot) 这样的跨链生态系统正在通过嵌入互操作性的同时保持去信任化来解决这场危机。为此,该平台利用了分片、平行链和拜占庭容错共识等方面的创新。

超越区块链间的通信

互操作性远不只是区块链之间相互交流来共享进程或数据。因此,无权限的区块链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外界隔离,其依赖的是算法而不是中介。然而,为了确保最广的应用范围,智能合约通常需要来自外部和链下的资源。这包括了保险结算和零售商品等各种用例。

Oracles服务于将链上智能合约连接到链下世界。因为区块链是确定的且不可逆的,所以Oracles的真实性对于去信任化至关重要。对比不同来源的真相可能是一种解决办法,但是依靠中心化的Oracles来传递信息本身就与初衷自相矛盾。此外,数据源之间可能会相互串通或被破坏,Oracle对此几乎无能为力。

走到这一步,开始的困境似乎是真实的。但在得出结论之前,必须考虑另一种选择——分布式Oracle网络。区块链可以使多个,而非仅仅一个Oracle来进行数据聚合和通信,从而消除单点故障并降低被迫妥协的可能性。分散的Oracle也是匿名的,可以降低外部数据提供者之间的共谋风险。此外,它们还为每个查询返回多个答案,这样就可以通过多数一致意见进行验证。再加上弹性共识,例如波卡生态,可验证的分布式Oracle能抵抗Sybil的攻击,最重要的是,将信任最小化了。

因此,可以有把握地断言,互操作性和去信任化之间的困境只是表面的。这个问题无疑是具有挑战性的,但是它的解决办法是可能且可行的。像Witnet和DotOracle等平台已经在解决互操作性危机的同时维护了去信任化。在DeFi未来的旅程中,将会有更多的创新,使这个领域能够全面起航。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3:24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