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对比Uniswap、Gitcoin、ENS代币分配,ENS为何特殊?_camel币在哪个平台上线

作者:潘致雄,链闻

作为以太坊生态中最接近去中心化身份形态的底层基础协议,以太坊域名系统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可以与?Uniswap?或?Gitcoin相提并论的创新型项目。而更值一提的是,由于早期选择了订阅收费制,所以在没有获得风险投资的支持下,持续运营至今。

而且这三个项目也有比较类似的特质,比如:

已运行超过3年的时间,且早期并未推出代币;

代币的作用以协议自身的治理为主,且均支持代理人的治理模式;

与以太坊基金会都有很深的渊源,也是以太坊生态核心的一部分;

协议相对比较底层,有显著的可组合性优势:Uniswap解决了资产流动性问题、Gitcoin解决了公共物品资助难题、ENS为用户提供了去中心化域名和身份。

另外,这三者都考虑了协议本身的「去中心化」,所以都采取了空投机制,为协议的早期用户免费发放治理代币,而且这三个项目都把超过60%的代币总量分配给了社区、早期用户、贡献者或者协议的财库。虽然去中心化程度比不上?Yearn?这些采用完全公平分发的DeFi协议,但是这三个协议还算是相对比较公平的了,其中ENS更是因为没有拿过VC的投资,不会给任何仅提供资金支持的机构分发代币。

横向对比

整体来看,这三个协议中,ENS是运营维护时间最久且相对更去中心化的协议,用户基数也很大,不过由于这三者属于三条完全不同的赛道,所以他们之间的财务情况无法进行直接的对比。

从时间线的角度来看,可以发现ENS是其中最早上线主网、最晚推出代币的协议,其中经历了超过4年的时间。相比之下Uniswap就显得有点着急了,或许是因为被Sushiswap逼的不得不进行反击行为,否则他们可能还会更晚推出治理代币。

用早期用户数来看,虽然ENS的用户数仅为Uniswap的一半左右,但也可以算是以太坊生态中用户数最多的协议之一了。而Gitcoin因为主要针对的是开发者等群体,所以用户规模上肯定不如以上两者。

另一方面是如何长期维护协议的迭代和更新,这三者都可以靠财库中大量的原生代币,支持协议的开发和运营活动。除此之外,Uniswap还可以依赖于潜在的交易抽成,Gitcoin可以依赖于社区的捐赠抽成获得额外的收入,而ENS因为采取了年度订阅制,所以他们在以太坊基金会孵化的不久后就凭借这些收入,成为一家独立运营的机构。

代币分配对比

Uniswap

UNI的代币总量为10亿个,4年解锁完后,将以每年2%的速度通胀。初期的分配方式为:

60%分配给Uniswap的社区和用户

21.266%分配给员工,4年解锁

18.044%分配给投资机构,4年解锁

0.69%分配给顾问,4年解锁

具体细节:链接

Gitcoin

GTC的总量为1亿个,初期的分配方式为:

15%追溯性空投

50%GitcoinDAO,两年线性解锁

35%现有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投资者、合作伙伴等,两年线性解锁

具体细节:链接

ENS

ENS的代币总量为1亿个,初期的分配方式为:

25%空投至.ETH持有者

25%分配给ENS的贡献者

50%分配给DAO的财库

具体细节:链接

去中心化对ENS有多重要?

ENS团队在决定推出ENS代币时,用过一句话来总结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ENS一直是一个属于社区的开放性公共设施,ENS的核心部分是去中心化和自运行的,但也有一些事情需要人为介入裁决的。

也正因为ENS是为数不多的Web3协议栈中可以获得持续收入的项目,所以他们有底气不需要从投资机构处获得任何资金上的支持,而这个特质又正好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基础设施组件特别难能可贵的地方。

不过这也不代表将代币卖给VC就一定是最差的选择,毕竟很多创新也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实现的,比如Paradigm和Uniswap一起设计的V3版本,显著提高了AMM的资金效率。

但如果真的要对比的话,ENS是一个比Uniswap更底层的公共设施,毕竟「交易」可以算是一个应用层的事情,而ENS是一个构建基于区块链的身份系统的雏形。对于这样的协议来说,「去中心化」程度即决定了它的天花板有多高。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XMRBLOCK:比特币的闪电网络是如何运作的?_TXS

作者:白泽研究院 2016年10月5日,比特币测试网上的第一笔闪电交易由区块链技术公司BlockStream的工程师团队完成。戴克尔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对闪电网络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0:0ms0-7:72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