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NFT交易平台生存现状研究(三):小平台的偏安一隅与生存之道_lemd币项目方

相关阅读:

NFT交易平台生存现状研究:后版税战争时代下的龙头之争NFT交易平台生存现状研究:交易挖矿的穷途末路披露:作者作为个人投资者持有NFT平台代币等相关资产,与任一平台或项目方均无任何利益往来。在前两篇文章中,回顾了当前主流NFT市场的主要四大平台。本文为NFT交易平台生存现状研究的第三篇,在后版税战争,头部平台发展相继陷入困境,小而美的平台反而展现出了活力的一面。DappRadar数据显示,目前NFTMarketplaces已经有超过200多个,关于狭小的NFT市场的争夺已然十分内卷。然而大多数的新生平台都只是在简单地机械地模仿前辈的老路,做先人的吸血鬼,因此在小而美篇章中,笔者主要挑选了MagicEden、Element、OKXNFTMarketplace作为例子,MagicEden可能已经走在了潜在的新一轮战争的领先位置,Element则开创性地将权益NFTPass卡应用在平台自身身上,而背考CEX的OKXNFTMarketplace则从交易所的内置Web3钱包入口端获益。MagicEden:坚定不移的多链生态主义者

MagicEden最初起源于Solana,在初期有Degods、SolanaMonkeyBusiness等SolanaOG级NFT作交易支持,后来有Solana链游Stepn凭借Move-to-Earn模式的出圈火爆以及当时被称呼为SolanaBAYC的OkayBears带来的强大财富效应,让更多人认识了SolanaNFT生态,认识了SolanaNFT龙头交易市场MagicEden。Solana也迅速形成了仅次于Ethereum的NFT生态规模。此外,凭借着Solana上强大的开发者社区,MagicEden在数据分析、Launchpad、链上白名单等工具十分完善,以及还有许多第三方的分析网站,给予了用户不一般的使用感。在Solana上的成功,使得MagicEden意图追逐更大的市场,很快其集成了Ethereum。不过由于Ethereum上的竞争对手颇多,加之其本身没有特别有效的激励方式,MagicEden在Ethereum上的布局并不算成功。祸不单行,在去年11月,Solana背后最强有力的支持者FTX和Alameda的突然崩塌,给予了Solana生态沉重的一击。尤其是在DeFi领域,几乎全面崩溃。相比之下,尽管NFT领域也受到重挫,但文化和精神属性展示出了强劲的一面,NFT社区成为了Solana复兴的基石。不过,尽管大部分NFT都活下来并选择继续BuildSolana,但是SolanaNFT生态最大的DeLabs系列NFT则萌生退意。Degods和y00ts作为MagicEden最重要的交易量构成之一,自然是不愿意放弃这块蛋糕。很快根据社区流传出来的声音,Polygon成为DeLabs迁移的选项之一,MagicEden迅速在12月集成了Polygon。与其他一些NFTMarketplace选择多链进程时不太一样,MagicEden的多链布局因FTX和Alameda的倒塌显得更加悲壮。其背后团队也吸取了这次经验,当BitcoinOrdinalInscription/NFT爆火之后,MagicEden很快就将Bitcoin集成。据@domodata数据面板,MagicEden在BitcoinOrdinalsInscriptions二级市场交易中约可占30%-50%的市场份额。尽管当前整体贡献的交易量有限,但随着BitcoinNFT生态的认可与发展,有望成为MagicEden多链布局的重要一环。

数据来源:https://dune.com/domo/ordinals-marketplaces多链将是在NFT熊市大背景下的重要叙事,并极有可能演变成版税之后的下一场战争,因为多链策略是内卷下的必然结果之一。在主链竞争力有限或者增量不足时,利用主链在竞争中学习到的经验,向其他链拓展,用降维策略和知名度去打击该链上的其他原生平台,占据市场份额。当更多的主链平台意识到这点,向其他链拓展,一场争夺拓展链原生用户的战争将不可避免。目前来看比较有机会发展NFT的链除了上述提到的BitcoinOrdinalsInscriptions,还有就是以Arbitrum和Optimism为首的L2,以及有空投预期的StarkNet和zkSyncEra,这几者将会是NFTMarketplace多链布局的重要选择。Element:围绕权益PassNFT建设,定义权益化大合集

Element是比Blur更早的聚合交易平台,也短暂地启用过交易挖矿,不过一直以来在Ethereum上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反倒利用学习到的经验在BNBChain等多链上赢得不错的市场份额。权益PassNFT并不陌生,本质是类似通行证、会员卡等,比如华语社区的LaserCatNFT、海外社区的PROOFCollective等,但像Element一样把Pass卡应用在NFTMarketplace上的倒是不常见。Element的策略可能为NFTMarketplace的定位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权益化大合集。ElementPassGenesis、ElementPassStandard的发行,短暂地为Element带来了不错的增量。据DappRadar数据,在EPG发售的3月21日和在EPS发售的4月14日,Element交易量和独立活跃钱包数都迎来异于平日的增长,但这种增长并没有扩散与维持。

数据来源:https://dappradar.com/multichain/marketplaces/element-market/EPG和EPS的首要用途是带来NFT用户的增长,特别是与平台共成长的忠诚用户,但二者对于用户的定位有所不同。EPG的定位是生态卡,偏向于对ELEDAO和平台生态的合作伙伴与项目方;EPS则是面向更广泛普通用户的标准卡。基于对用户定位的差异,Element对于用户的赋能和奖励也有差异。Element将首先赋能EPG的持有者,未来Element上所有的激励都将与EPG持有者有关。有意与Element合作的项目方需要持有EPG才可以享受到平台提供的流量、品牌、用户支持等,这反过来也为EPG提供了价值支撑。而通过EPS为平台带来的用户增量,也间接增强了持有EPG的项目方的信心。普通用户可以享受到Element平台新产品的优先使用和服务,以及由EPG带动的项目方合作的NFT空投等。整体而言,EPG和EPS就像机器上的两个齿轮,如果能运转起来,可以为机器的运行带来动力。基于权益NFTPass,Element实则也提供了一种新的NFT发行模式,让平台、项目方和普通用户之间形成有效的联动。当有新的持有EPG的合作项目方在Element上推出Launchpad,持有EPS的用户将有打新的资格,这好比CEX上的IEO,EPS就好比Binance的BNB、OKX的OKB。无论是在第一篇中提到的OpenSea“AirdropasNFTDrop”还是Element基于权益PassNFT的NFT发售模式,NFTMarketplace参与到项目的Launchpad中会成为一种趋势,这本质是对项目质量的背书。在打新前,平台提供了品牌的曝光度;在打新后,平台还可以参与项目的做市,提升财富效应。当然也应该注意,无论是3月21日还是在4月14日之后,Element的交易数据很快又回归至从前的水平,这说明交易数据的增长主要还是停留在权益PassNFT本身,并未将权益Pass持有者用户和资金带动到现有的其他标的交易上。因此在后续中,对于Element而言,也需要一些合作的优质项目Launchpad展现属于这个平台的财富效应,缔造口碑。另外,一个比较诟病的是,权益Pass局限在某单一链上,即在Ethereum和BNBChain会有不同的但是效果一样的两个EPG,这对于作为多链的平台来说似乎并不太合理,未来基于EPG的DAO治理可能会产生不同链的治理权是否对等、平台资源如何在不同链间的合理分配等担忧。OKXNFTMarketplace:享受交易所内置钱包带来的用户增量红利

NFT市场一直有个疑惑的现象,背靠年收入上亿的FT交易所,却一直无法将自己的NFT交易平台做起来。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受限于NFT市场规模,产出的回报很低,因而交易所对NFT的投入也不会很高。在投入和产出双低的情况下,NFT更像是交易所为打造自己的链上帝国的一个附属品。因此,对交易所来说,做一个NFT交易平台,是构建链上帝国的一环,和做公链、做DeFi一样,对比专门做交易平台的协议,其在策略层面的重视程度和优先级相对没有那么高。交易所的重点还是落位于如何将链下庞大的交易所用户转向区块链链上用户,这个过程是带来增量的过程,而这个难点主要在于入口端,一是产品,二是观念。与大多数交易所去孵化或收购其他钱包不同,OKX做了自己的Web3钱包并将其内置于交易所网站/APP中。将钱包作为交易所平台的一个功能,而不是两个平台的两种功能,让用户像使用交易所一样去使用钱包,这更容易让小白用户接受,并实现向链上用户的转化。再结合交易所本身对于用户的链上使用教育,随着基数的增大,最终会有更多的用户去了解NFT,去使用交易聚合平台的OKXNFTMarketplace进行NFT交易。这三篇文章主要围绕策略研究了近一个周期的主流以及具备创造力的NFTMarketplace格局。受限于篇幅,对于未提到的,诸如模仿盲盒空投的AlienSwap和Tensor等也有不错的发展,以及一些垂直市场、艺术市场也不分为好的细分赛道,但其策略侧面对比前人没有太大的创新;比如AMM型交易市场Sudoswap、Hadeswap等,笔者的判断是这种基于地板价的、过于单一的交易形式较难适应当下市场,以及BlurBidPool在某种程度上即是AMM型的变体,因此这种模式可能更适合作为一种补充而不是主流,以及怎样更好地结合bidpool和AMM等。对于其中的一些遗憾,后续会在文章“未来方向”中讨论。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4:67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