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链:分布科技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达鸿飞:区块链不仅仅是区块链技术本身,而是未来新的计算范式、社会协作模式的统称_Hedge Tech Governance

11月23日,在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上海市杨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主办的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启动仪式暨首届长三角区块链技术应用论坛上,分布科技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达鸿飞发表了题为《区块链与信任社会》的演讲。达鸿飞分享了分布科技在区块链应用方面的几个落地案例,并分享了自己对区块链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区块链技术的价值所在以及信任社会的理解。以下为分布科技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达鸿飞的演讲实录:

各位尊敬的嘉宾,早上好,非常荣幸作为一个协会的发起单位之一,作为一个创业者,能够站在这里跟各位分享一些我在这个行业里的见闻和感受。在开始我的分享之前,首先我觉得我们这个协会名字特别好,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这里第一个定语是上海,上海是一个非常有魔力的城市,我们临长江,靠着海,所以上海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经济中心,它还是一个连接中国的东部跟西部和其他区域的纽带,同时也是中国面向全世界所有经济体的窗口。我们今天在的这个楼,我听说有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区块链大厦,这个区块链大厦刚好也是非常靠近我们的黄浦江,大概可能小几公里的位置,黄浦江会流经长江,流经黄海和东海,最后跟太平洋汇聚在一起,跟其它大洋、大陆连接起来。我觉得能够在上海这边做区块链这个行业的创业,是我们这个时代下的一个荣幸,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这个协会的发起建立当中去。所以第一个我可以说是感谢这个城市,第二个我觉得这个城市定位非常好,它是叫区块链技术协会,正像刚刚凌力教授所说的,我们在做区块链创业的时候,我们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我们是什么属性的企业,我相信在区块链协会里的这些成员,这些会员单位,更多是把自己和技术这件事情定位在一起,而不是把其它的投机属性、交易属性或者是金融属性的事情定位在一起。我们聚在一起形成的协同是技术上的协同,能够获得很多技术上的进展和突破。我也希望有我们这些初创企业的参与之后,我们的协会,我们这边的大厦能够像一个磁铁一样,把来自上海、长三角、全国甚至是全球的优秀的区块链领域的人才、公司,都能够汇聚到这边来。依托我们的协会,我们会有自己的智库,会有加速器、孵化器,也会有自己的基金。整个配套措施,能够帮我们这样的初创企业更好更快地成长,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成长。刚才讲了我对协会的一些感想,我先介绍一下我个人和我们公司,我的名字叫达鸿飞,我们公司叫上海分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顾名思义,我们是做分布式技术研发的。我们公司有一个口号叫做数据可信、价值自由,我们希望用技术来构造一些可信的数据,构建足以信任的社会,最终使各种各样的价值更自由的流转。我们的公司成立大概是在2016年12月,到现在为止刚好两年时间,这两年时间我们也有一些自己的优势和一些小小的成绩。我们由各种各样的技术极客和专家组成的公司,我们所有代码是自主研发,并且是开源的方式,你可以在开源代码平台上找到我们所有产品的原代码。我们背后除了我们的团队之外,我们还有三个外部股东,分别是复星集团、丹华资本、红杉资本。除了这些外部股东,我们也有一些小小的荣誉。在过去两年,我们是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50强企业中,唯一的一家区块链公司。跟我们一起在这个榜单上的还有像蚂蚁金服这种成长很大的金融企业或者叫金融技术企业,我们是当中区块链行业很小的一个代表。第二个我们也参与了很多国际国内的标准的建设,包括工信部的区块链参考架构,包括在ISO、ITU等国际电子工程领域的标准建设。同时我们曾经是微软加速器的成员,也是全球最大的区块链技术联盟Hyperledger的成员,并且是工信部下面两个标准理事的单位。在过去几年里,我们也做了各种各样的区块链应用落地案例,因为区块链行业问的最多的是怎么样能够落地。比如说我们在贵阳,为贵阳政府做了一个贵阳身份链的东西,它可以把人、财、物、事,线下的身份以及数据能够上链,变成线上的数字身份,数字的人、财、物的标识,对这些标识进行统一管理,这是我们在贵阳做的身份链的案例。我们在上海参与了上海市市场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负责它的底层的区块链的架构。这个有点像百行征信模式,可以为各种各样的协会,覆盖几千家企业和职业人群,背后可信任的数据进行打通和连接分享,最终创造一个信任的平台。我们还有一个联盟链的产品,这个产品叫做法链存证,是和一些有司法鉴定权的资质的机构合作,它们作为这个联盟链其中一些节点,当你产生任何电子数据的时候,都可以随时把数据存证到这个法链上,你的数据可以是邮件,可以是电子合同,可以是版权,未来当你需要司法服务或者是出证服务的时候,找到相应的鉴定机构,可以自动电子化给你出具一个电子存证的出证。同时我们跟银联做了一个可信电子凭证平台的案例。刚才讲的是我们公司做的一些事情,我们现在所有的业务都是依托了区块链这个技术,这个技术很多人会问,它什么时候能得到大规模应用,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货币上的应用,最早的时候很多人认识区块链,了解到区块链是从一个叫做比特币的东西里来的。区块链最早会在一些虚拟货币上进行应用,我们看到它逐渐走上主流,很多国家央行已经把它们未来电子或者是数字货币的设想,在考虑使用区块链架构进行完善。其次,有了在货币上的应用之后,我们可以把它用在更多的方面,所有有市场交换的方面、有合同的方面,我们都可以用代码代理原来人类语言的合同,这个东西叫做智能合约,有了智能合约之后,我们不仅仅可以对货币进行可编程和操控,而是对整个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甚至我可以把它用到社会治理的领域,刚才讲的法链业务,可以理解某种程度上它是公证服务某种新的存在形式。未来在我们政府可能的一些权力领域,比如有些国家已经在用区块链做房产或者是地的产权的登记,这些领域也可以得到应用。有了这些领域的应用之后,就可以进入到可编程社会的利用阶段。我经常被问一个问题,区块链到底它的技术新在什么地方,它真正的核心价值在什么地方。我之前有听过一个英国的科幻小说,它有一个所谓的名言,它有三段,这三句话怎么说的?在你出生之前所发明的所有的科学、所有的技术,都是稀松平常的,是原来社会的一部分。在你15-35岁之间出现的新技术,往往你会认为它是一个革新的技术、改变世界的技术,甚至你有可能在这个技术上找到你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但是一旦你35岁以后发明的技术,可能都是反人类、反自然的,这是不被接受的。我们往往在很多工程师那边会听到,特别年龄稍长的工程师,他们会说区块链技术其实很稀松平常,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原来密码学技术、分布式计算的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技术框架,但是本质上没有新意。其实我是同意这样一个判断的,没有错。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如果回顾互联网的历史,1995年、1997年的时候,当时经常提一个口号,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背后隐含的意思是它是一个更快的传递信息的工具,所以很多认为互联网可以做到把更多的新闻从原来的报纸、杂志变到互联网上来,它传播的更快,可能把我们原来通过邮件、电报通讯放在电子邮件上,我们通讯更加有效率。可能把原来电话可以沟通的事情,通过QQ或者是即时通讯的工具来沟通,当时很多人的想法仅仅是这样而已。但是回过头来看,回顾过去二十年互联网发展历史,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到,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信息高速公路,它能够承载的东西其实要大很多。我觉得区块链是一样的,在今天有很多新的技术,如果你仅仅看区块链狭义的三个字,确实是老的技术的一套组合,但是我们会发现很多新的技术,比如密码学领域一些新的进展,一些安全计算的新的进展,一些分布式应用数据库里的进展,都会放在区块链技术的筐也好,伞也好,都可以包含在里面。比如说密码学原来是一个非常不知名的小领域的学术研究,现在变得非常的显学了,很多密码学教授经常在全世界各地演讲。我在过去一两年中看到区块链不仅仅是区块链技术本身,而是未来我们所能看到的新的计算范式、新的社会协作模式的统称。在这里,我们应该能够看到很多有趣的现象的发生。最后说说我对信任社会的思考。经常讲区块链是信任机器,它是创造或者传递信任的机器。但是信任这件事情实际上非常昂贵,我们通常有三个方式获取信任,比如通过社区,你跟你的邻里之间有信任,或者通过法制,当你的行为受到保护,你会有法律信任。还有是技术信任,比如你有一把锁,别人没有办法打开它。在发展过程中,最早肯定是社群信用,在原始社会、封建社会,甚至没有充分法制的情况下,我们都是通过人跟人之间的邻里关系获取的。逐步人类发明了很多治理的社会制度、司法制度,我们开始建立了法制信任。但是今天有了区块链之后,我认为技术信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获得更快的发展。技术信任的好处是它的成本非常低,能够把原来在社群信任中做不到的事情,在法制信任中非常昂贵的事情,将它的成本降到更低。我个人大概的判断是我们整个社会用在建立信任上的成本应该超过所有交易额的50%,我们支付给律师、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甚至是支付给国家的税收,中间非常大的一部分都是用来建立信任,保障交易,保障合同的执行的,所以有了技术信任之后,我相信这件事情信任成本会得到急速下降。现实世界中,信任也有非常多的痛点,我不再一一阐述。最后,做一个非常简短的分享,区块链可以用在什么领域,我们怎么把区块链技术应用起来。我想最近中美有一些贸易争端的背景下,下面说的这个应该是比较好的案例。美国经常指责我们不太保护版权,我们对于知识产权比较轻视。实际上这里有很多的原因,因为知识产权是一个非常难保护的东西,很容易窃取,很多电子化文件,很容易被转卖。你要保护它,通过传统的途径流程非常长,费用非常高,一旦你的版权或者数字资产被侵犯,要举证很难,举证之后即便给了你判决,要进行维权成本手续也非常复杂。我们认为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对版权保护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这是我们的设想,在未来分布式版权保护里是怎样的状态。这样的保护形式不仅仅可以用在音频、视频、文章的数字版权里,甚至可以用在你个人各种各样的背后的数据资产里。你今天在社交媒体里发的文章,你朋友圈发的照片,实际上都是你个人的一些数据资产,它本身是有价值的。你一个人手上可能没有价值,但是你交给社交媒体像微信这样的工具之后能够产生价值,怎么管理好这个资产,这就是我们设计的模式,能够确保你所有的数据资产、所有的版权能够得到完整的确权。当你的权力得到完整的确认之后,你就有更好的市场可以进行流动,对它进行定价。这就是整个流程,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和思考,谢谢大家!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4:31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