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唱唱反调 | 为什么大多数要建生态的区块链创业者,家里都有跑步机?_TOKEN

编者按:之前,我们几名作者的日常工作就是大量看BP、接触创业者和投资人,去学习并试图判断背后的商业逻辑。在送走O2O、VR、直播、AI等风口后,我们迎来了“共享一切”、“人人小程序”和“万物上链”……创业维艰,我们秉承着“报道有亮点的项目、为行业带来价值”的原则,用客观中立的态度传递真实准确的内容。当然,“不黑不奶”也使得一些“满是槽点”的项目沉于水下。有的项目完全从供给侧出发,没考虑过目标用户的需求;有的项目信心满满要颠覆、却不得不先与传统合作;有的项目照猫画虎,复制了其他行业的痛点和逻辑,却没认真想过自己的优势或壁垒;当然也有追风口、捞快钱、没定力的连续创业者。我承认,有时我被创始人说服,回公司后越想越不对劲;有时我们认定“奇葩”的项目,竟然拿了著名VC的投资;有时我还蛮喜欢的团队,没撑过3个月……当我集满了“吐槽能量”时,决定开个吐槽性的小专栏。顺便致敬《哈利波特》中的《唱唱反调》杂志,在主流媒体《预言家日报》等一边倒的报道中,支持哈利和邓布利多,并更新些奇奇怪怪的故事。这是唱唱反调第三期,我想聊聊区块链中所谓的“生态”到底是什么,以及什么样的公司在哪个阶段开始布局生态更容易成功。之后想写的有“区块链+?=伪命题”系列、“token没你想的那么激励人”、“底层技术的局限和瓶颈”、“区块链媒体编辑部の尴尬日常”系列。如果各位读者也有共鸣,欢迎交流或投稿。Inblockchain,peopledocheesystufftalkfancy,whodorealhigh-classthingsstaylow-key.——me区块链的一个可怕之处是容易让人产生幻觉。比如,“我们的token总量恒定,还有使用场景,所以会涨”;比如,“我们有海外政府背书、VC大佬站台、科学家顾问,不会跑路的”;再比如,“我们要布局区块链生态”……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语“ο?κο?”,意指“家”或“环境”,早先只在生物学和环境学语境下较为常见,直到93年经济学家JamesMoore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首次提出“商业生态系统”概念。而国内把生态常挂嘴边的商业公司,没错,就是乐视。乐视凭借版权分销业务起家,后以内容为基础,构建包括“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在内的“乐视生态系统”,并成为最早登陆A股的视频公司。据公开资料,乐视的垂直产业链整合业务涵盖互联网视频、影视制作与发行、智能终端、应用市场、电子商务、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等;旗下公司包括乐视网、乐视致新、乐视移动、乐视影业、乐视体育、网酒网、乐视控股等。乐视生态再后来,“老贾梦碎”的故事众人皆知。不过,乐视的生态故事仍值得借鉴,多线业务经垂直整合后,由点及面,相互支撑,形成稳固的闭环和独特的壁垒。不过,“大而全”的背后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融资和造血能力有一条腿跟不上,就很容易“扯着蛋”,资金链一旦断裂,连锁反应纷至沓来……国内另一家把生态故事讲得绘声绘色的巨头,就是雷军口中“全球罕见的全能型公司,估值应为腾讯乘苹果”的小米生态链。对比乐视,小米的“基石”是智能手机,后向互联网服务和IoT方向发展,身兼平台的开放属性和全产业链的排他性,为生态链企业提供品牌、供应链、渠道、投融资、产品定义、品质要求、工业设备七个方面的支持。从招股书中的营收数据来看,小米确实在对标苹果生态的路上跑地很high。图片来自快科技回顾这些“传统互联网公司”往事,其实是想强调两点:生态往往附着生长在一家公司竞争力最强的主营业务上;生态需要资金、人才、产品、用户等资源的持续支撑。好,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生态”到了区块链世界又长什么样。粗略数了下我聊过的项目,在白皮书或BP中大谈区块链生态的不下50家。按角色,我把“生态搭建者们”大致分个类:公链等底层操作系统的设计者,希望成为下一代以太坊、甲骨文或微软,通过吸引上层应用的开发者来扩建生态。交易所,在数字货币金融市场更具话语权,又因上币业务和投资孵化咨询强相关,所以靠项目的“投后”、“上下游合作”和“联盟”来发展生态。钱包,与区块链用户也走得很近,有了流量后,“理财”等金融产品、行情资讯等内容产品、DAPPStore和导航等工具都有变现潜力,根据用户需求考虑生态的“组件”。传统行业“+区块链”,强调“token赋能实体,重塑产业结构”,多为“币改”、“链改”项目,其生态通常垂直在某一细分领域,比如广告、电商等。听上去,区块链生态四处开花、欣欣向荣。但就像我老大所说,区块链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用户。这好比我们热火朝天地聊“森林生态系统”,食物链、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都有了,就差树了。区块链来之前,一家公司从种子轮、天使轮到ABCD轮再到IPO,经历过团队组建、产品打磨、盈亏平衡、业务规模化、平台搭建、生态化等多个“步骤”。到什么阶段,聊什么格局。而有了token后,产品和服务还在白皮书里,“用户”还在telegram群里,项目就进“二级市场”了。有的团队误认为自己已经从技术萌芽期进入到期望膨胀期了,要提前“产品矩阵”、“打通上下游”、“布局生态”了。殊不知生态更像放大器和催化剂,你要有货,它或许能帮你弯道超车带你飞;你若“体虚”,它也能加速崩盘把你扯碎。在百度中搜“布局区块链生态”,首页里居然还停留着做智能家庭硬件和提供云服务的斐讯。今年3月,斐讯还在各大媒体力推“智慧家庭数据存储+区块链技术+共享经济的网红产品”。彼时,迅雷的玩客云带起了暴风播控云、联想Lecoo掘金宝、360共享云路由器、成都谛听科技新路由、极路由等一大波“挖矿路由”。看新品牌诞生的密度,我都以为又回到共享单车时代了。但好景不长。不到半年,京东上路由器销量最高的斐讯,就因“0元购被质疑为庞氏局”,以及合作方联璧金融“爆雷”而深陷维权事件,创始人顾国平在谣言中先是“意外跌落不幸离世”又是“被炸身亡”。曾因搭上区块链快车首次实现盈亏平衡的极路由,也因合作伙伴i财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而“翻车”。随之而来的是监管政策的收紧和挖矿硬件派系的静默。斐讯“看上去很美”的“区块链+硬件+电商+金融+游戏”生态,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突然想起之前采访过的一位硅谷连续创业者说,美国公司更喜欢把最有竞争力的业务做精做深,其他环节交给服务商和合作方,而中国团队的偏好是能招人就不外包,最好是把上下游的活儿都自己干了……“一站式”创业者和“冲动型”消费者的画像高度重叠,他们家里一般都有跑步机或者电钢琴,在晾着衣服……图片来自开眼听起来,生态更像是中后期的大公司和巨头们玩得起的概念。即使站在人人都可畅谈“生态”的区块链技术黎明,我依然更看好互联网巨头,背靠大机构和实体业务的联盟链,还有已经跑出来的头部交易所。他们要思考的问题是,未来的区块链需要几套什么样的生态?分别是基于哪些核心业务延伸出来?怎样用现有资源去置换新的参与者,来共建生态?而对于在区块链创业的朋友们,我的建议是“先生存,再生态”,从落地一个好用的区块链产品开始,稳固核心优势和壁垒;同时,多做竞品、行业和用户调研,深入了解生态中各方利益和诉求,能合作的业务和能复用的技术可以省点力气。总之,勿忘创业初心,别跟风allin……好了,本期的吐槽就到这里,更多例子太过鲜活,恕不直言。如果你有爆料,或者也积攒了区块链相关的槽点,欢迎加nooxika交流,烦请备注公司+姓名+事由。往期唱唱反调

纽约州将在下周启用区块链护照,以抗击新冠疫情:3月28日消息,纽约州州长Andrew Cuomo宣布将于4月2日开始在全州范围内使用由区块链技术支持的COVID-19护照,他在一份官方声明中表示:“纽约人已经证明他们可以遵循公共卫生指导来抗击新冠疫情,而创新的Excelsior Pass护照是我们新工具箱中的另一种工具,它可在抵抗病的同时,允许更多的经济部门安全地重新开放并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Decrypt)[2021/3/29 19:24:42]

关于“万物上链”的:算命也上链,月老他同意了吗?关于区块链手机的:领跑时代的苹果,为什么不发布区块链手机?

中国电信区块链业务研发负责人:区块链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基础设施:金色财经现场报道,3月25日,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产业区块链专委会主办的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第一届区块链创新高峰论坛将在3月25日在海口举办,金色财经全程直播会议议程。中国电信区块链业务研发负责人梁伟进行主题演讲《区块链思维演进与产业技术发展态势》。中国电信区块链业务研发负责人梁伟表示:区块链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基础设施,促进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转变。区块链成为反制美元霸权的重要技术,也是反制国际清结算和贸易垄断的重要手段。今年可以称为隐私计算的元年,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的结合成为发展趋势。合约安全和隐私安全是焦点中的焦点。跨链的互操作解决价值孤岛问题。中国主要做联盟链,但我们要关注公链的创新技术,比如以太坊公链。目前以太坊的问题是不堪重负,有些项目有很好的数学模型,但被基础设施所拖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技术出现,比如Layer2。这些公链的创新对我们有借鉴作用。另外,我们也看到很多创新的出现,比如去中心化高效节能的Heco等的出现。[2021/3/25 19:17:01]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31ms0-6:92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