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二次质押」叙事的EigenLayer能在2023大放异彩吗?_bodhiethereum

谈论2023年加密大事件,多数加密人可能首先会想到即将到来的3月份以太坊上海升级,其中比较受关注的一点就是上海升级可能会促使以太坊质押的增长,虽然身处熊市,但以太坊质押仍处在早期阶段,仍可以长期增长,而对于项目本身来说,好好利用即将到来的质押热潮,就可能会分到很大一块「蛋糕」。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以太坊质押协议,比如Lido、RocketPool、FraxFinance等,占据了很大部分的以太坊质押市场份额,但在创新上来说,引入「二次质押」叙事的EigenLayer可能有着很广阔的前景,加密研究员pwIporintern撰写了一篇关于EigenLayer的文章,BlockBeats编译如下:

目前,很多人都很关注「流动性质押」这一叙事,也许是时候引入「二次质押」的概念了,为什么它会是提高网络经济安全的金融原语。

比如像EigenLayer这样的协议,其潜力是在共识层利用ETH的二次质押,这包括在基于以太坊上构建的应用程序之间聚合和扩展质押ETH的验证用例,以增加其经济安全性。

自BTC早期以来,已经进行了许多复杂的权衡取舍,旨在使网络能够抵御资源密集型攻击,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持续的努力来维护和扩展其加密经济担保,而这正是「二次质押」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与支持跨应用生态的分散安全性设计不同的是,二次质押是为了保护区块链而提供了额外的激励。

这是通过一系列智能合约实现的,这些智能合约将利用二次质押ETH的用例,通过使用在共识层持续的选择加入机制,EigenLayer允许用户使用他们锁定的token进行强制验证其他应用。

共识和执行环境间的中间层正是创造额外削减条件和促进扩展底层链安全的关键。回到BTC的例子,它被概念化为用于点对点支付的特定应用链,因此,任何建立在网络之上的额外Dapp都需要自己的信任网络,这阻碍了其创新和增长。

EVM的模块化设计解决了许多缺点,允许开发人员构建创新的应用,而不是专注于周而复始地构循环信任网络,以太坊上的应用程序可以利用底层的安全性。

但是,对于无法部署到以太坊结算层的特定应用程序会怎样呢?这意味着此类应用程序需要自己的AVS,比如像预言机网络、跨链桥这样的关键基础设施,可见,EVM在支持不能利用底层网络总体安全性的应用程序时还面临着阻碍,这导致了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经济安全在整个基础层链中是分散的。

每个新的AVS都会将经济担保推向他们自己的独立系统,而不是进入以太坊的基础层,由于每个验证过的系统都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因此攻击单个协议比攻击以太坊本身要便宜得多,这对以太坊作为结算层来说是不利的,对中间层的成功攻击可以破坏它支持的任何协议,使基础层的安全毫无作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二次质押利用了合并安全性和自由市场治理的概念,然后可以锁定质押ETH,为其他协议提供额外的验证服务。

当用户选择了EigenLayer时,意味着他们同意在共识层之上施加的新奖励激励和削减条件。自由市场治理的概念是通过创造一个由供求力量决定的竞争性市场来发挥作用的,因为验证者有能力在向给定协议提供服务之前确定他们自己风险偏好和回报参数。

因此,可以说EigenLayer的二次质押系统加速了创新,同时提高了质押的盈利能力。这对于消除市场低效率至关重要,因为新协议可以在EigenLayer公开市场上购买获得安全性,而不是进行内部引导和维护。不仅如此,二次质押还降低了验证者服务的边际资本成本,因为质押者可以以太坊链之外的很多不同协议上二次质押他们的初始资本,并在此过程中赚取额外收入。那么其中的风险呢?这里有两个主要问题需要注意:

-验证者可以串通攻击一组中间层件服务;

-使用EigenLayer进行验证的协议可能会引入削减条件,导致对其他节点的意外削减。

对于行业来说,如果成功,二次质押可以在促进创新的同时创建更有效的经济安全体系;对于用户来说,这也是一个额外的增值机会,它与流动性质押衍生品相结合,可以显著提高网络的资本效率。

然而,这并非没有风险,扩展安全性的被动奖励是以暴露于协议强加的削减条件为代价的,这可能会导致在共识层被削减。

?文章就到这里了,我会在交流群做更仔细的分析,如果想加入我的圈子,欢迎私信,所有资讯平台均为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4:64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