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警惕:数藏平台乱象或已纳入司法机关视线_SEC

近期,我在多次直播和媒体采访时提示数藏平台的风险,呼吁玩家远离违法违规数藏平台,避免遭受损失,但是非常遗憾,还有头铁的玩家疯狂的入场,就在近期,光艺数藏暴雷了。下

事件发生后,有网友大量爆料,挖出了平台实控人梁某某的涉诉信息和庭审笔录,相关材料显示,梁某某甚至连3万元都拿不出,已被限制消费。

CertiK:警惕推特上假冒ORAI空投的虚假宣传:金色财经报道,CertiK Alert发推称,警惕推特上假冒$ORAI空投的虚假宣传,请用户切勿与相关链接互动,该网站会连接到一个已知的自动盗币地址。[2023/8/15 21:24:06]

更有网友爆料,梁某某的光艺数藏,是赤裸裸的老鼠仓,相关数字藏品是由梁某某控制的,自己制作、自己出售、自己寄售,价格完全由其操控。

Compound总法律顾问:政府对BTC的看法可瞬间转变 不能放松警惕:7月27日,Compound总法律顾问Jake Chervinsky发推,再次讨论美国货币监理署加密政策称,美国货币监理署的信件令人鼓舞,但不能放松警惕。政府对比特币的看法可以瞬间转变。我们在华盛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2020/7/27]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网友明白了所谓的数藏平台的运作模式了,再和大家解释一下,数藏藏品的价格,是由藏品的寄售价格决定的,举个例子,某一个系列的数字藏品,其中一份藏品的最低寄售价格是50元,那么该系列的地板价就是50元,我自己寄售,还可以自己买回,比如我用100元买回,那么该数字藏品就是100元了,买回来之后我还可以再次寄售,比如寄售200元,如此循环,整个过程中,作为平台的操纵方和实控人,其不需要任何成本,此期间,如果某个玩家上头了,买过来了,就砸手里了,或者期待出现另一个上头的接盘侠,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菲律宾SEC提示公众警惕三家未经注册的“加密”公司:菲律宾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提示公众防范Delta Crypt、INVEXPERT、TBC等三家声称从事加密货币相关业务的公司。菲律宾SEC称,三家公司以投资合同的形式参与了证券销售,而通常公司在向公众提供此类服务之前必须获得证券销售许可,但这三家公司并未取得相应许可,且并未注册为银行、交易所或其他数字资产服务商。菲SEC还强调,这三家公司甚至没有被列入CoinMarketCap。(The Micky)[2020/4/18]

数藏平台,比虚拟货币交易所更流氓!其流氓之处在于,如此低级,而玩家如此愚笨,既赚了你的钱,还侮辱了你的智商。

回到题目,实质上司法机关早已经关注了数藏平台乱象,甚至可以断言,不出一个月,一定会有相关数藏平台被刑事立案的新闻。从逻辑上来讲很简单,近年来司法机关打击了大量虚拟数字货币案件,这其中离不开技术支持公司的帮助,甚至很多案件线索都来源于技术支持公司。数藏平台本身就是“币圈”的衍生品,本身就是币圈人捣鼓出来的新玩法,而技术公司对币圈渗透之深入不需要过多解释,或许某家数藏平台刚刚火爆起来,司法机关已经完成了远程取证、资金梳理、人员分析等等前期侦查工作,就等着收网了。

从技术角度来讲,数藏平台是很low的,对于司法机关打击来讲,不存在任何障碍,目前国内违法数藏平台为了规避所谓的风险,不敢再用虚拟数字货币出入金,而是使用人民币,这就给司法机关打击犯罪带来了更多的便利,看似所谓的“合规”,实质上最终让自己身陷囹圄。

有的朋友认为,数藏平台是新兴产物,是发展趋势,应当理性看待,不能动不动就以刑法规制,其实无论是项目方、平台方、创作方,还是玩家,扪心自问,这是创新吗?有没有变相ico?是不是把数字藏品作为金融产品?是不是批量创设削弱nft属性?有没有集中竞价、电子撮合、持续挂牌交易、标准化合约交易服务?数藏平台实质上是不是交易所?控制寄售价格是不是所谓的“做市”?我记得在之前的文章里面,提到了一个观点,就是nft数藏平台市场“合规的不赚钱、赚钱的不合规”,很多人都觉得这句话说的很经典,实质上道理都懂,可还是要铤而走险。

出圈不是好事,更何况吸引了那么多在校学生进场,都说小孩和老年人的钱好赚,但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某些人赚的百分之五的手续费,将来家人要百分之百来退赃退赔,只多不少。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17:52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