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Orayaki:Web3的网络效应:五种心智模型_YAK

原文作者:SangeetPaulChoudary

原文标题:Web3NetworkEffects:FiveMentalModels

网络效应推动了Web2平台的兴起和现今的主导地位,并在过去十年中吸引了大量建设者和投资者。一些人认为Web3的网络效应会更强大,也有人认为Web3会扼杀网络效应。

现今关于Web3的炒作颇多,我们需要通过重新梳理关于网络效应的心智模型去寻找答案。在Web2世界中学到的东西可能不适用于Web3世界。想要了解Web3世界中的网络效应,就要用第一性原理重新思考网络效应并了解从Web2迁移到Web3时会发生什么变化。本篇文章属于DAOrayaki关于web3网络效应的系列文章之一。

以往的精选文章,可以查看以下链接:

DAOrayaki|Web3网络效应分析框架;

DAOrayaki|从Web2到Web3的增长框架;

DAOrayaki|艺术or科学?浅谈Web3经济中的代币定价;

DAOrayaki|Web3:Go-to或Exit-to社区?;

DAOrayaki|加密和NFT:Web3中的网络效应;

DAOrayaki|Web3协同智能——知识树、知识森林和社区贡献

币圈推特欺诈账户@Cryptanzee伪装传奇基金经理Paul Tudor Jones:币圈推特欺诈账户@Cryptanzee再一次进行自我伪装,这次他将自己塑造成传奇基金经理、知名操盘手保罗·都铎·琼斯(Paul Tudor Jones)。@Cryptanzee已经用保罗·都铎·琼斯身份在推特上发布三条推文,声称比特币已经完成V型反弹,自己也购买一些比特币来对冲通货膨胀,但结果是多头仓位被清算。事实上,真正的保罗·都铎·琼斯此前的确通过芝商所比特币期货做多,但周末芝商所休市,因此不可能清算多头仓位。@Crypttanzee还曾伪装过BitMEX交易所首席执行官,并用其身份发布了一条在我看来,现在的比特币价格太高了的推文,结果多家媒体上当并报道这一消息。[2020/5/10]

DAOrayaki|Web3中的声誉:乘风破浪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五种心智模型,并解读它们的含义。

Web2与Web3网络效应的四个关键区别

了解Web3生态中的网络效应之前,需要首先确定Web2和Web3生态之间的差异,进一步了解这些差异如何影响网络效应。

首先,在Web2生态中,市场基础设施是由平台提供商创建的。而在Web3生态中,市场基础设施需要由生态自身,既可以通过资源承诺(如存储容量承诺),也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开发活动来构建。因此,创造和扩大网络效应对Web3生态系统提出了独特的挑战,不仅需要协调市场活动(像web2平台那样),还需要协调市场基础设施的发展。

币情观察室 | 巧用STOCHRSI玩转币圈:4月21日15:00,行情大V梭哈学院做客金色财经《币情观察室》直播间,将分享《巧用STOCHRSI玩转币圈》,欲观看直播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2020/4/21]

其次,代币价值为网络效应的创造和扩大提供了额外的价值杠杆。市场活动通过代币进行管理,贡献者会被激励尽早向平台提供内容,以换取具有增值潜力的代币。同样,负责构建市场基础设施的开发人员会被激励参与建设核心基础设施组件以获得代币。代币提供了一种新的激励机制,这在Web2生态中并不常见。

第三,数据和信誉的可移植性,再加上技术的互通性,使得网络效应在Web3中推广尤为迅速。但即使Web3生态迅速建立起网络效应,他们也不能像Web2那样有效地(现在是臭名昭著地)从用户数据中榨取剩余价值。

最后,Web2生态主要由市场参与者组成,而Web3生态不仅需要考虑市场层的参与者,还需要考虑基础设施层、融资层和治理层的参与者。虽然Etsy这样的Web2市场对第三方卖家开放,但主要是在内部建造核心的市场基础设施,并集中管理资金和治理。相比之下,Web3商业协议(例如BosonProtocol)需要做到

在基础设施层围绕协议,组织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在资金层管理代币流动性,以推动资金以及代币价值升值

当前NFT市场情绪指数为15,等级为“Cold”:金色财经报道,据NFTGo数据显示,当前NFT市场情绪指数为15,等级为“Cold”。近24小时NFT市场买家地址数量为9,245个,卖家地址数量为11,986个。近30天盈利地址数量为115,440个,亏损地址数量为329,281个。

注:NFT市场情绪指数(实验性)是根据波动率、交易量、社交媒体和谷歌趋势计算得出的。[2022/11/21 7:50:14]

在治理层将治理扩展到生态系统参与者,不局限于初始团队

让我们围绕Web3网络效应的各种心智模型进行下一步讨论,并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

模型一:价值的本质

Web2主要依赖于两个价值来源:独立价值和网络价值。但Web3提供了一个额外的价值杠杆:代币价值。

独立价值:在一个平台上没有其他人使用时存在的价值,这种价值称为独立价值。这是用户在平台上体验到的独立于其他用户使用平台的价值。第一个使用该平台的用户可以从这种独立的价值中受益,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平台的独立价值将保持不变。独立价值常以通过平台技术提供价值的形式呈现。

网络价值:由于平台上其他用户的使用而存在于平台上的价值称为网络价值。这是通过其他用户的活动和使用在平台上创造的价值。当一个平台一开始没有用户时,它就没有网络价值。第一个加入平台的用户不会从网络价值中受益。然而,随着其他用户对平台的使用增加,网络价值在平台上增长。

动态 | Kakao与FESTY达成合作以开发区块链支付应用:据fora.ie报道,票务初创公司FESTY与韩国互联网巨头Kakao签署了合作伙伴关系和投资协议,以开发区块链支付和分析应用程序。[2019/3/27]

在Web2平台上,社区由平台用户构成。在Web3平台上,网络价值进一步提升,因为Web3生态中几乎所有的价值都由用户社区创造。

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上述差异。Instagram最初是一个独立应用程序,后来通过其背后的社交网络产生了网络价值。Square最初是将手机转换为信用卡终端的应用程序,然后通过SquareCash应用和Square生态的其他组件构建了网络。

代币价值:在Web3平台上,从协议相关的原生代币中产生的价值称为代币价值。

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区块链协议提供了一种关于生态参与者的新的组织和治理机制。与平台不同,协议不提供端到端市场基础设施,也不内化交易监管和验证,因此他们通过发行代币来试图激励生态参与者。随着生态系统中市场活动价值的增加,与协议相关的代币价值也会增加。例如,BosonProtocol利用代币确保买卖双方交易的可靠性,从而使交易确定性的验证外部化。

随着协议用例的增加,与协议相关的代币的价值也在增长。早期用户可以从代币的升值中受益。因此,代币价值为网络效应的推广提供了额外的价值杠杆。

然而,代币并不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解决方案。代币模型仍需要经过精心设计,以确保它们能有效激发网络效应。

模型二:市场活动管理与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Web3网络的另一个不同是组成部分。Web2网络主要包括参与价值创造和交换的市场参与者:即生产者和消费者。虽然开发人员可以进一步扩展Web2平台,但核心市场基础设施由平台所有者提供。Web3中的生态参与者还包括那些为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以实现某种功能的个体贡献者。

Web3中,基础设施资源可能由生态参与者提交,而不是集中设置。开发人员围绕协议构建基础设施,提供使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参与市场的功能。

如Unbundlingtheunbundlers中所述:在Web2世界中,市场基础设施和市场治理被平台捆绑在一起。亚马逊、Ebay、Upwork、优步和其他此类市场将市场基础设施和市场治理捆绑在一起。

在Web3世界中,市场基础设施与市场治理分离。虽然市场治理的核心组件被编码到协议层,但市场基础设施的组件可以由围绕协议的生态构建。

由于市场基础设施需要在外部进行建设,因此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与市场活动的扩大同步进行管理。

在Web2平台上,平台管理者需要管理供需之间的可对应。例如,如果早期Airbnb上的所有房源都在丹佛,但用户正在搜索纽约市的房源,交易则不能进行。但在Web3上需要在市场基础设施和对应的市场活动之间进行额外的协调和激励。例如,如果web3平台上的用户寻求某特定类型的搜索界面,则平台需要通过提供奖励来吸引开发人员参与建设该项目,从而能满足这些需求。

总之,管理Web3网络效应不单需要管理市场活动,还需要管理其与市场基础设施的协调。当Web3生态系统达到这种平衡时,它们将处于一个正反馈循环,且该循环能进一步放大这些生态:

模型三:防御能力与低转移成本

另一个重要区别是web3的网络效应的防御能力相对较低。

Web2的防御性是通过四种形式的存储/累积价值获得的:平台捕获的数据、提交给平台的内容、建立在平台上的声誉以及在平台上创造的影响力。

创意内容:用户投资创建创意内容组合,这是他们在平台上互动的基础。

声誉:在平台上建立声誉需要始终如一地提供高评价服务,并且可能还需要符合平台规定的一些最低标准。因此,一旦服务提供商在平台上建立声誉,它就会阻止她迁移到竞争平台。

使用数据:用户通过平台消费信息越多,算法在向用户推荐相关内容方面越智能。

影响:随着用户关注者数量的增长,网络中的存储价值和保持积极参与的动力也会增加。

四种形式的累积价值,在web2中与特定平台相关联,也可以在web3中轻松跨平台转移。新的市场可以轻松地聚集可用的nft,并吸引大量用户入驻,用户也可以将他们的活动和数据低成本的转移到新平台。

虽然web3能使创新爆炸式增长,但各个平台保留创新、让其持续增值的能力却在下降。因此在web3中构建网络效应的任何策略都需要考虑到缺乏累积价值和较低的转移成本的问题。Web3需要新的因素来赋予网络效应的防御性。

模型四:管理提取

具有高转移成本的防御性网络效应使Web2平台沉迷于过度提取和控制。随着转移成本的崩溃,这将导致网络效应反向作用。

Web3中网络效应的创建和管理需要解决容易切换的问题,因此需要解决提取问题。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与Web2不同,Web3中的市场基础设施和资源是由生态提供的。为了提供其资源和创新能力,生态参与者需要确保他们的投资获得合适的回报,并有机构来保护这些回报免受商品化和政策变化的影响。

管理提取是管理Web3生态网络效应的关键。在开源协议的世界中,过度提取将导致分叉和生态参与者频繁迁移活动。Web3还允许生态系统参与者放弃协议并围绕分叉协议进行组织活动。

模型五:治理度管理和风险

高昂的转移成本促使Web2平台进行引诱和转换、改变政策并剥夺生态参与者的权力。

由于Web3的转移成本更低,管理参与者将是发展网络效应的关键。

管理机构将需要构建和分配治理代币,在创始团队之外分配平台的代理、控制和管理的治理度。

随着协议的发展,相关的治理代币可能会变得更有价值,从而进一步加强网络效应,因为持有代币的关键贡献者不仅可以从回报中受益,而且还有能力塑造未来的发展路线图并组织资源分配和相应的参与激励。

结论

Web3网络效应的不同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支持新的激励机制,并改写了传统的防御和提取规则,重构了平台与生态的平衡。正如上述五个心智模型所示,Web3网络效需要一个全新的剧本:新的引导和推广模型、新的治理机制、新的竞争优势来源和新的价值获取形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4:32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