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央行金融研究所邹平座:用"区块链+人的价值"创新数字货币(下)_区块链

邹平座:用“区块链+人的价值”创新数字货币(上)

邹平座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3.中国的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何去何从

第一步应该把充分就业作为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的目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为他们创造全球最优的营商环境和货币环境;

第二步是逐步建立动态的、精准的、宏观与微观协同的市场化机制,实现货币的价值创造功能,使中国人均价值赶上美国;

第三步是创新以人的价值为基础的数字货币体系,逐步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目标,建立现代化科学化的货币治理体系。

2020 年,中国的经济金融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和巨大的不确定性。从年初开始,新冠病袭击全球,欧美股市剧裂波动,美国股市更是出现了一个月内多次融断的奇观,全球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危机。美国为了应对危机,祭出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利率降低到 0,同时推出 5 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等政策。

我们可以考虑中国面临的如下几个特殊风险应当关注:

1)美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是一个全球性的风险。

美元是世界货币,在零利率的驱动下,美国大量的货币投放势必漫向全球,收购全球低价优质资产,全球资源迅速向美国及其跨国公司聚合。从而短期内极大增加美元的物质基础,形成新的美元优势。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数字货币可能可以在人民币清结算基础设施方面提供一些成本优势:在6月22日的财新夏季峰会“金融科技的新挑战”专题讨论环节中,嘉宾们围绕数字货币、小微企业信贷、银行数字化转型、互联网金融监管等热点话题进行了讨论。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主要围绕数字货币在跨境中的用途和局限性进行了分享。他指出,数字货币只是货币形态,并不能解决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差异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在KYC(了解你的客户)层面不能超越拥有众多分支机构、了解在地法律和客户的国际商业银行,除非有一个超越主权国家货币的全球性通用数字货币,否则也不能解决国家宏观层面的偿付能力风险和汇率转换的风险敞口问题。因此,基于目前的管理框架和机制,目前还看不到数字货币可以有效解决跨境投融资、商品贸易中的难点和痛点,可以持开放性态度,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而对于中国发行数字货币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看法,周诚君表示,数字货币可能可以在人民币清结算基础设施方面提供一些成本优势,但是人民币国际化主要还是取决于人民币的可使用自由使用程度,以及人民币在国际投资贸易当中被广泛接受的程度,更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央行货币当局对货币跨境流动的监管,取决于反恐、反、反恐怖融资的规定以及宏观审慎管理,防止外部脆弱性等,数字货币并不能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财新)[2020/6/22]

相对而言,中国失去竞争优势,甚至是货币金融领域遭遇美国的长期碾压。如果此时,美联储与脸书合作推出以扩张以后的美元为基础的数字货币,而且这种数字货币具有跨境支付功能,那么,这种金融侵略将是致命的。

外汇局总会计师孙天琦出任央行金融稳定局新一任局长:国家外汇管理局总会计师、综合司司长孙天琦已出任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新一任局长。据了解,孙天琦非常关注金融科技行业,曾建议将Libra视作外币纳入中国外汇管理整体框架,否则应禁止使用Libra。他还建议除国家另有规定极少数情况外,中国境内必须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包括数字环境下的境内交易的计价结算,绝不能出现在数字环境下境内交易的Libra化或者是美元化。针对数字货币监管,孙天琦曾提出四点监管建议:1. 必须要持牌经营;2. 金融牌照必须有国界; 3. 禁止非法金融服务发放的相关广告; 4. 加强国际监管合作。[2020/5/6]

2)美国加大对于中国的金融和货币冲击的可能性再结合上述"货币异变式攻击",中国的全球化进程必定受阻,甚至可能丧失几十年的外向型经济成果。

美元和美国控制的全球金融体系,无论对任何一个国家发力,都是经济灾难。中国必须在贸易结算、货币制度、数字货币方面防范于未然,不能抱着任何侥幸心理。

3)中国国内风险仍然较大,存在"三大断崖"。

"慕尼黑安全会议"实际上已经构成了国际上反华势力的"分兵合围战略"。由于金融对外开放的推进,金融风险敞口加大。经济金融发展面临制度、结构等诸多瓶颈,难度从未有过。

声音 | 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人民银行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向纵深推进: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王景武在《中国金融》2020年第2期上撰文指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向纵深推进。

一是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精准处置重点领域风险,全面整顿金融秩序。继续开展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大力整顿金融秩序。

三是进一步明确和压实各方责任,形成风险处置合力。

四是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加强金融监管。加强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重点领域的立法工作。

五是务实推动金融业改革开放,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外部冲击风险。

六是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测,完善机制性建设。[2020/1/21]

尽管中国经济金融的改革与发展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但也具有很多优势,有的优势是其他任何国家所没有的。

所以,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而言,要始终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科学谨慎地推动金融对外开放,步步为营地筑牢金融与货币的防火墙。针对可能出现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问题、可能出现的外部冲击问题、"三大断崖"问题,近期可以考虑分步骤地采取以下措施:

a) 把"充分就业"作为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的目标加大实施力度。把好充分就业的数量关和质量关。

声音 | 央行金鹏辉:鼓励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合作 持续探索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据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8月8日消息,《中国金融》2019年第15期,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上海分行行长金鹏辉发文《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文章表示,扎实推进上海承担的国家战略,其中包括大力推进科创中心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合作,吸引全球的金融机构在沪设立支付与应用研发中心,持续探索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生物识别、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探索金融科技在金融监管上的应用。[2019/8/8]

充分就业实际上就是人的价值最大化,一旦实现充分就业,基本上就能够实现其他几个货币政策目标。不但要增加就业的数量,还需要不断提高就业的质量。

传统的货币政策往往盯住经济增长目标与通货膨胀目标。但是这两个目标愈来愈容易显示错误的信号。原因是受科技革命影响,价值函数、生产函数、增长函数由原来的线性状态转变为"无形化、多维化"的几何级数,控制增长速度明显是错误的做法。再加上中国 GDP 统计的特殊性和 M2 结构的特殊性,很容易出现制度性结构性的"数字陷阱",从而引发"政府失灵"问题。

其实,经济增长的目标在于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充分就业是经济增长的唯一目标。一旦实现了真正的充分就业,其他目标就能够实现。

中国央行金融信息化研究所所长习辉:央行金融科技研究在探索区块链的监管科技应用:中国央行金融信息化研究所所长习辉表示,在金融科技领域,区块链“至少有两个维度的应用。信息共享和监管协同有很多可应用场景。我们现在正在探索监管科技应用,一行两会新的体系构建之后,资管产品穿透式监管、业务协同,区块链至少做到分管方式有分布式一本账,大家可以看到共享的信息,这是比较典型的应用场景。”习辉称,在机构层面,区块链的商业应用也是很多的。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的时候,做了一个金融行业区块链应用的摸底,40多个应用上线运用,其中跨境清算、同业之间的业务托管清算、信用证等等,这些基于信息层面多一点,交易层面限于它的算力、网络、带宽,以及整个联盟链之间信任机制、协议构建。[2018/5/21]

中国有 14 亿多人口,只要中国 14 亿人的价值提高了,就不惧怕任何外来的冲击。所以,中国的货币政策要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打造全球最优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目前的充分就业空间巨大,经济发展具有严重的"发展不充分"问题,特别是要关注科技革命引起的人的价值函数的变化。这个问题需要货币政策领域从理论和技术上深入研究。

以往把货币政策盯住 GDP、M2/GDP 等做法实际上造成了巨大的“理论惯性陷阱损失”。这个问题一直是全球性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货币政策一定要走出这个误区。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有巨大的红利,甚至科技革命还能为中国带来比过去 30 多年还大的制度红利。

实际生活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实现充分就业的空间巨大,我们每个人实际产生的价值距离应有的价值甚远,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在于发现人的价值、管理人的价值、创造人的价值,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

由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如果调整到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为标准的充分就业上来,使就业既有数量上的充分性又有质量上的充分性。

b) 第二步是逐步建立动态的、精准的、宏观与微观协同的市场化机制,实现货币的价值创造功能,使中国人均价值赶上美国。

未来中央银行的改革将从"信用货币时代"转变到"价值货币时代"。从中央银行产生的那个时候起,它就承担了创造货币的任务,但是这个过程中始终伴随着通货膨胀,所以中央银行既要制造通货膨胀,又要反通货膨胀。

我们对一个好的中央银行的评价标准是:它既创造了更多的货币又没有产生通货膨胀。

这个过程会表明中央银行创造了就业,所以创造了人的价值,或者是向国外输入了价值。所以,美联储在增发大量货币的同时美元指数仍呈上升状态,表明美国央行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中央银行,因为它成功地为美国输入巨量的价值,是对全世界的"抽血机器"。必须认知和揭穿美国货币制度的这种剥削性。

中国因为是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特别是市场和金融的血脉还不是很畅通,美国的"吸血模式"还不成熟,所以,美国还是对中国进行各方面的经济制裁与打压。

所以,中国的崛起不能依靠美国与现有的世界货币秩序。在现有的货币制度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充满了风险。中国必须立足国内,下大力气提升中国人民币的价值。

在实际操作上,要建立货币政策的微观机制与市场化机制,一方面通过市场化机制,建立中央银行的信息系统,主要是区块链和大数据系统,这个系统的构成是多元主体的。

充分利用数字经济下的数字资产机制,发现和管理人的价值,发现与管理消费大数据与投资大数据,把这两个数据作为居民的财产参与企业和国家分配,充分发挥市场的发现信息与价值的功能,从而就能够精准计量充分就业和 GDP,实现货币政策大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中央银行可以向国内达标的高水平信息技术公司、大数据公司购买服务(如阿里、腾讯、百度、小米、中科曙光、全金链、平安一账通等)。企业化、市场化、微观化的信息系统与运营系统的建设,将为中央银行建立一个高度灵敏的"中央大脑",这个中央大脑能够发现价值、管理价值、创造价值,动态化地调控金融,真正提高金融效率,能够防范各种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特别是能够精准测量国际特别是美国的金融风险输入。

更加重要的是中央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转变成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通过货币政策提高每个中国人的价值,不断提高人的就业数量和质量,创新体制机制,使中国人的平均价值在 5 年时间左右赶上美国,那么中国的 GDP 将是美国的 3 到 4 倍。

C)创新货币制度,大力发展以人的价值为基础的数字货币,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都将为中国甚至是人类作出重要贡献

无论是货币学派还是凯恩斯学派都是没有认识到"货币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这种创造过程分为内涵式创造和外延式创造 2 种路径。

沿着科学价值论方向研究的货币制度能够创造价值,而且数字货币传导机制是一种价值创造的市场过程。目前各国中央银行推出的数字货币都没有这种功能,主要原因是对价值规律、货币规律和经济增长规律缺少正确而深远的认知。

人的价值管理产业将来可能是最赚钱的产业,特别是在人民币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未来 5-10 年将出现以区块链为基础技术的"价值产业",这个产业是由科技革命引起的价值函数的变化引起的,并且通过数字经济和通证经济,推动中国转向人类的第三次文明-科学社会,引发深层次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将可能成为全球的标杆。

这种货币制度的传导机制有以下几个要点:

1)用区块链的超级账户定义每个人的价值,并且生成每个人的价值大数据,这种大数据与每个人的收入函数大数据和支出函数大数据相互映证,并且通过市场生成每个人的通证。人的价值的通证,就是数字货币。

2)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拓展到市场中形成交易过程,每个人可以在市场上买出自己的时间使用权,简称"时权",这种时权也是一种附加个人与时间印戳的区块链通证。

3)用"区块链+人的价值"创新数字货币,使货币成为发现价值、管理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工具,使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与货币一体化,并且增加了货币的创造价值功能,并且从根本上消除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4)实施严格而科学的准入制度和监管制度,防范与化解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与危机。

这种货币制度从机制上否定了美元为基础的现有的信用货币体系,使得全球免受美元霸权和"抽血"。由中国大型科技公司推广至全球,将对中华民族崛起产生关键性作用,并对人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新的货币制度传导机制与中国现有的货币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是高度相容并且可以相互转化的。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可行的。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实质是实现人的财富自由、精神自由和生命自由,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具有普世价值的体系,可以化解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

2020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大转折的一年。年初爆发的全球性新冠病,还是在进行当中。它留给人们很多反思,最重要的是价值观的反思。必须认识到全球乃至中国的理论、制度、市场、社会都需要进行改革和开放。

我们期待一个新的理论、一个创新的货币与经济制度、一个新的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制度、一个和谐、健康、安全的全球价值观和命运共同体,不再有病蔓延,不再有经济与货币掠夺,不再有"吸血霸权",不再有经济制裁和贸易壁垒。我们期待一个"新世界"。

本文源自邹平座先生的分享,由“启元社”综合整理,文章与图片等资料归版权所有人。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10:23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