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归来不少年——原来我们都在慢慢变成闰土_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

第一次学习鲁迅的《故乡》差不多是在20年前了。那时年少懵懂,只是觉得这片课文真的好长,长的我没有兴趣读下去。而当时对于《故乡》这片课文,老师也没有进行多么深刻的讲解,或许老师也觉得,对还是少年的我们而言,《故乡》里面所传达的内涵,过于成熟了,我们无法体会。

记得前两年,张杰被叫做闰土,然而那时闰土其实就只是对“土气”的一种解嘲。当时我听到闰土这个名字,感觉很是耳熟,然而想不起来到底是谁,后来知道是鲁迅文章中的人物,但仍然不晓得他做过什么。直到最近重新拜读了《故乡》恍惚间感觉自己和这般相似,从飞扬少年,变成了麻木中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上班已经变成了一种混日子的方式,没有了激情和目标。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作息,虽然我的工作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工作,甚至可以说需要相当大的创造力。但却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工作只是为了挣钱。常听人说,工作和事业是不同的,人们会为了事业奋斗不止,但工作只是为了糊口。我很赞同这个观点,但仔细想想,又有多少人有自己的事业呢。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工作也不只是为了糊口,很多人都愿意把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发展,但从什么时候开始,工作变成了赚钱(混日子?)的工具了呢?

在《故乡》中,少年闰土显得生机勃勃,让少年迅哥格外的羡慕,因为在他身上了解到许多新鲜的事物。但等到中年再见之时,却难以想象这是同样的一个人除了岁月留下的风霜痕迹,一声“老爷”,更是让迅哥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闰土有很多苦: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因此他变得麻木而唯唯诺诺,似乎并不是意外,而是一种必然。换了是我们在那种环境,也会如此。但现在即使不再像他那样面临着很多生存压力,然而我们真的就比他的状态强很多吗?不见得吧。

其实闰土也不过是万千为了生活挣扎的大众中的一员,我们会为了他的改变而感到悲哀,但其实我们也正在变得和他一样。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少年时当然感受不到闰土的悲哀,如今为了依食住行而发愁,工作的目的变成了单纯的糊口,才发现鲁迅文章中的人物,竟是那样的贴近现实,因为现实中大多数人都在以这样方式生活着。现在的社会,保持童心通常会被斥为太单纯,不是被当使,就是被卖了还帮数钱。所以,要么变得如闰土一般,要么变成闰土意识中的“老爷”。

而在币圈中,我们何尝不是另一个“闰土”,从刚进行业的天真无邪,不知者无畏。但是经过几个套路被割韭菜之后,最后修炼成为一个老韭菜。谁也不会是当初刚进币圈的那个白日做梦幻想一夜暴富的“闰土”,等到自己梦醒时刻,要么成为铁头韭菜,要么成为挥动镰刀的一方。

鲁迅先生在《故乡》结尾提到了希望,一时之间竟让他有些害怕,因为期盼希望的自己,和崇拜鬼神的闰土似乎并无分别,并且闰土所崇拜的鬼神还更加的真切有形,自己的希望则缥缈茫远。“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最近有一句歌词很火:“我还是从前的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

哎!真的很羡慕这样的“少年”。

有趣的灵魂在等你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4:12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