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中国最早的货币为自然货币,即所谓的龟背_ERN

中国最早的货币为自然货币,即所谓“龟贝”,《汉书叙传》:“货自龟贝。”龟指龟甲,曾用为货币。《易经损》:“十朋之龟。”“朋”为货币单位。《诗经小雅菁菁者莪》:“锡我百朋。”贝即贝壳中的“齿贝”。据王国维《观堂集林玨朋》考证: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以后,人口增长,交易渐广,真贝不敷使用,遂造仿制品代用,有珧贝、蚌制贝、骨贝、石贝、陶贝、铜贝等品种。其中铜贝,正成为由自然货币向金属货币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龟背货币曾用于商代,从周代起,有了铸币。据《汉书食货志下》,周代开国之初,即由太公姜子牙负责制定了统一的币制,称为“九府圆法”,规定:黄金方寸为一斤;钱外圆内方孔,以铢为轻重单位;布帛,宽二尺二寸长四丈为一匹。共三种货币。铸币铜钱,施行后越铸越轻,值不符额,至周景王时,只好改铸大钱,据说上面铸有“宝货”字样。《汉书食货志》又讲到,姜子牙制定币法后,即将此法带到他的封国齐国。至齐桓公时,以管仲为相,充分利用了货币的杠杆作用,丰收之年,官家购谷以藏,灾年售出,使得奸商无从插手牟取暴利,危害人民。而齐国由此富足,实力大增,称霸列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后代治国的榜样,历代传颂。

动态 | Facebook Messenger增加发送和接收莱特币功能:Lite.im公司几天前在Twitter上宣布,新的应用程序将允许莱特币用户使用SMS发送和接收支付。超过20亿Facebook用户投资Litecoin可以以一种简单的方式执行,投资者和用户现在可以通过Facebook messenger发送和接收LTC。[2018/11/6]

春秋战国间,列国各自为治,货币亦各自为制,出现诸多不同的铸币流通使用,其中最著名的有刀币、布币两种。刀币为刀形,由工具刀演变而来,通行于齐、燕、赵等国,种类很多,有齐刀、即墨刀、安阳刀、针首刀、尖首刀、圆首刀、明刀等不同品目。布币,由农具“镈”演变而来,布是镈的同音假借字。镈,臿属,类后世的铲子,为除草农具。《诗经周颂良耜》:“其镈斯赵,以薅荼蓼。”又《臣工》:“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布币仍保留原来的形状:首空可以纳柄,形如铲,故又称铲币或空首币。具体又有诸种不同形制品目,有空首尖足大布、平底空首布、平肩空首布、斜肩空首布等。币上常铸有地名,有的还铸有面值、干支等。主要流通于三晋地方。

分析师分析币币相关性表示比特币与以太坊、莱特币相关性较强:外国数据分析师(twitter@cryptokita)分析了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4月10日,市值前15名的加密货币价格相关性。报告显示,比特币与以太坊的相关性为0.45,与莱特币的相关性为0.46,与门罗币为0.51。其中相关相关性最高的是门罗币与达世币,为0.56。注:0.5-1.0为强相关性,0.3-0.5为中等程度相关性,0-0.3为弱相关性。[2018/4/12]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统一国内社会事务,全部废去既往所有龟贝刀布等旧币,改铸统一新币,称为“半两钱”,每枚重半两,合十二铢,外圆内方孔,上面铸有“半两”二字。这就是著名的“秦半两”。汉初,一面沿用秦半两旧币,一面更铸新的半两钱,但愈铸愈轻。吕后二年,减为八铢,文帝五年减为四铢;民间私铸更有不足一株者,称为“榆荚半两”或“荚钱”,而面上却均铸“半两”二字。逐渐贬值,达到极点,严重影响流通。但同时却也正于汉初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的总国策精神暗合,所谓“贵五谷而贱金玉”,重粮食而轻钱币。

莱特币创始人提出“最小交易信号费用”方案:莱特币创始人Charlie Lee在旧金山活动上提出“最小交易信号费用”方案。他认为,现在的交易费用定价权不由矿工掌握,会导致:1.交易费用不能市场化,矿工缺乏话语权;2.SPV(简单支付验证)用户很难计算交易费用;3.定价权在开发者手上。他建议让矿工设定自己能接受的最小费用,一方面矿工有动力设置尽可能高的价格;二来, “取之前几个区块链费用中位数估计交易费用” 的方式能预估和调节费用;三来,市场也可以设置最小金额以及中转费(relay fees)。[2018/1/29]

但是,这样的情况,在接下来武帝朝就严重不适应了。一方面,经过汉初数十年的发展,到武帝朝已达十分富足,轻钱显然不能与当时富足的粮食物产相匹配,必至通货膨胀之势;另一方面,武帝一改既往无为治国为大有作为,轰轰烈烈,不可收拾,货币流通量激增,数倍于前朝,贱币当然不能承担此任。于是,汉武帝元狩五年,正式废去半两钱,改铸“五铢钱”为新的统一货币,通行于世,上铸有“五铢”二篆字。像半两钱一样,汉五铢钱成为中国第二种标准钱,在接下来的东汉、蜀汉、魏、晋、南齐、梁、陈、北魏,直迄于隋,相沿不辍,各朝都有铸造,只是重量与形制大小不一。唐高祖武德四年,正式废去铢钱,改铸新钱,币面上下右左铸有“开元通宝”四字,称为“开元钱”。钱重二铢四絫,十枚重一两。自此以后,中国衡法废去铢絫制,改为两、钱、分、厘十进位制,其中一钱即指开元钱一枚之重量。顺便说明一下,“开元”为开新纪元之意,非指后来唐玄宗之年号。

其后,唐武宗“恶僧尼耗蠹天下”,于会昌五年灭佛,废全国佛寺,毁铜像、钟、磬以铸钱,正面亦为“开元通宝”,背面铸有“昌”字或各州的州名。人称“会昌开元”。此外,后来的南唐及十国之一之闽国,并曾铸“开元通宝”。开元通宝,有人连环读作“开通元宝”,“通宝”、“元宝”遂为后世铜铸币与银锭所取名,而成通名。南唐铸有“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宋代,太宗朝铸有“太平通宝”,徽宗朝铸有“宣和通宝”。元代有“至正通宝”。明代有“永乐通宝”、“大明通宝”。清代有“康熙通宝”、“宣统通宝”。明末李自成政权铸有“永昌通宝”,张献忠政权铸有“大顺通宝”。辛亥革命后,云南、福建曾铸“民国通宝”。称为“元宝”的铜钱系列有:唐肃宗乾元元年,叛将史思明在洛阳所铸“得一元宝”和“顺天元宝”,宋徽宗朝铸“圣宋元宝”,南宋理宗朝铸“大宋元宝”,元初所铸“中统元宝”,清末光绪朝曾铸铜元,称为“光绪元宝”。

铸作马蹄形的金银锭,称为金元宝和银元宝。金元宝极少流通,多用作收藏。银元宝作货币流通,与铜钱有一定兑换比例。铸银作锭,始于汉代,武帝时曾作白金三品,王莽铸有银货三品。以后历代虽有铸造,但流通不广。至明清开始盛行,广为流通,其形制大体分为四种:大锭五十两重,马蹄形,称为元宝;其次为中锭,十两左右,作秤锤或马蹄形;其次为锞子,也称颗子、小锭、小锭、小锞,重一二两、三五两不等,多作馒头形;最小为福珠,又称滴珠、粒银,多在一两以下。银币有两种系列:一为银饼系列,始创于汉代,作饼状。一为银元系列,始创自西洋,十五世纪开铸于欧洲,十六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大量铸造,流入中国的时间约当在明万历间。清末道光间,中国再铸银饼,有的寿星银饼、如意银饼、笔宝银饼,及上海商家的漕平银饼等,实为银元的仿制品。

中国自铸银元,最早当推由国家铸币局于光绪中在广东所铸“龙洋”其后各省均有仿造。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民国政府铸有孙中山半侧身面像纪念币;1914年,袁世凯政府铸有袁头像币,俗称袁大头。1933年,国民政府颁《银本位币铸造条例》,废两改元,铸帆船图案币,俗称“船洋”。1935年,实行法币,禁止银元流通,而进入纸币时代,直迄于今。纸币最早创行于中国。唐宪宗时曾用“飞钱”,俗称“便换”,已具票据性质。宋初的“交子”,则已是正式的纸币了。当时,四川地方使用铁钱,体大值小,不便流通,商人们便自行发行一种票据称为“交子”,可兑现,可流通。其后因发行商家中途破产等原因,交子时有不能兑现的情形发生,遂被政府禁止发行。宋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一交一缗,三年兑现一次,换发新交子,称为一界。后因供应军饷,超额发行,遂致贬值。哲宗元符元年,旧交换新交时,四缗旧交方换得一缗新交。徽宗时,只好废去交子,发行新纸币,称为“钱引”,亦为三年一界。此后又因不能兑现而贬值。南宋高宗时,又发行新币“会子”与“关子”。关子初为汇票性质,后成为正式货币。不数年,二币因不能全部兑现,商家不愿领用而遭贬值。

与此同期,北方的金朝,亦发行纸币。初为“交钞”,因发行过滥,大幅度贬值,流通受阻。后遂改发行“贞祐宝券”、“贞祐通宝”,并以同样原因遭废去。嗣后再发新钞,有“兴定宝泉”、“元光珍宝”、“天兴宝会”等品目。元明清三朝所发行纸币称为“宝钞”。元代为筹浩大军费,于忽必烈中统元年发行“中统元宝宝钞”,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发行“至元通行宝钞”。明代于洪武八年发行“大明通行宝钞”。清代咸丰三年,为筹镇压太平天国筹集军费,发行“大清宝钞”。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3:66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