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S:「一读社会心理学」“我”的作用最大——别人也赞同这点_元宇宙

图文无关,只为搞笑本周事情有点多,没有抽出时间整理,本周末算是调整了下状态,继续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还剩下两个小节,虽然最后一个小节内容不多,但我仍旧两节分两篇,一是因为本节篇幅比较大,二是本章实际要说的内容很多,感想都留在最后一节补充。

《社会心理学》一书对某个概念的分析逻辑严密,过程详尽,本章核心是“我”,那么在“自知”—“自尊”—“自控”之后,常见而又难以琢磨的“自信”也该分析一番了。不过,本小节之中,它有概括性更全面的名字——

自我服务偏差

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这里的“自信”,是有两方面,一是高自尊二是低自尊,高自尊状态下“自我服务偏差”即我们常说的“自信”,而低自尊状态下的“自我服务偏差”,则是对自身某项能力的高估值。后一种“自信”在当事人表达出来时,常常被外人看做“不知天高地厚”,其本身甚至也只是以此为自己的特长,而非自尊来源,毕竟我们前面也说过,自尊的来源并非只是自信即可,还需要社会关系的认同。

比特币闪电网络节点数量为16,481个:金色财经报道,1ML数据显示,当前比特币闪电网络节点为16,481个,过去30天增加0.45%;通道数量为74,415个,较一个月前减少了1.5%;网络容量为5,394.1枚BTC,月涨1%。[2023/4/24 14:22:30]

再卑微的人也想证明自己与众不同,哪怕只有自己知道。

过错多是他人的,我的成功在于自己能力自我服务归因——把好的结果归因于自己,而把坏的结果归因于其他,这是人们最强有力的偏见之一。

作为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我不建议来者先生反感、抵触的情绪,将这种心理归为“不好”的一面,本书的态度一如既往,只是客观的分析、理解这种心理,而不是强烈的批判、摒弃。在我看来,本节对“自我服务偏差”分析最大的好处不在于让我们正视自己潜意识里的“争功诿过”,而是让我们明白这种心理的普遍性,更好的去“理解他人”。一味“嘲笑”他人“井底之蛙”“功利心强”,只是让我们陷入另外的“自我服务偏差”与“道德优越感”之中。这并不是本书的主旨,也不是我希望看到的,社会心理学,应该是让我们增进互相理解、认同,而不是制造更大的隔阂。

中国联通元宇宙网络征信查询专利公布:12月11日消息,天眼查显示,12月6日,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申请的“基于元宇宙网络的征信查询方法、节点、系统”专利公布。摘要显示,本发明涉及元宇宙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无法获取元宇宙中的用户的征信情况而导致的对用户安全造成影响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征信查询方法,能够保障元宇宙网络用户安全,保障元宇宙网络中交易的可靠性。[2022/12/11 21:36:38]

我甚至“鄙视自己”哈哈哈,如图,当我们回忆过往时,甚至会懊悔,或者质疑自己“为什么不那么做,早知道……”,如我的例子,“为什么不去追她”“为什么不重视那个学科”“为什么不买比特币”“为什么不早早的明白自身能力与劣势”“为什么总是冲动”“为什么懒惰”“为什么不做些有用的事情”等等,或许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反思”……

CZ:Binance将实施V神新想法并为行业开源:11月20日消息,在Vitalik Buterin发布新文章《拥有一个安全的CEX:证明偿付能力及其他》后,Binance首席执行官CZ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将致力于Vitalik的新想法,并坦言自己不太明白Vitalik Buterin文章里的所有方程式,但Binance团队会实施其想法并为行业开源。

此前报道,Vitalik Buterin分析了交易平台进行去中心化资产证明的尝试历史、技术局限性,以及如何使用ZK-SNARK和其他先进技术来极大地简化和改进目前Merkle tree资产证明协议中的隐私问题和稳健性。[2022/11/20 22:09:32]

“我凶起来连自己都打”,我们现在的“反思”就确定不是“偏见”吗?“现在时刻”的我们,总说“我知道、我知道”,却不会真的应用到现在的抉择中。反对前,先想想,“我”有理解他人吗?有跟反感的人好好聊聊他的那句话或那个行为吗?

Watcher.Guru:币安CEO赵长鹏推特粉丝突破700万:金色财经报道,Watcher.Guru发推表示,币安CEO赵长鹏推特粉丝突破700万。[2022/10/3 18:37:55]

没有客观标准时,我们更容易自我服务偏这两个截图,能够看下去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总之,一旦回忆自己的行为心理……我不想多提多评价,只想说我尽量改变自己的“偏见”。

盲目乐观……其实也可以称作幻想对自己行为的盲目乐观,如酒驾“未按规定让行、无证驾驶、超速行驶、酒后驾驶、逆向行驶”因素在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中占13.85%,死亡人数则占10.91%。盲目乐观甚至侥幸心理,出事后即推卸责任说“是他突然冲出来的”。这些因素中,“未按规定让行”造成的事故跟死亡人数均超过30%,近些年,杭州、苏州、深圳强制要求机动车礼让行人,结果某些人开始指责抱怨“只针对机动车、礼让应该改为理让”。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要求细化的要求,实际上,道路交通事故虽然大体分为那些因素,但具体到每个事故中,事故当事人们总会有不同细微差别。然而这是重点吗?这项规定的重点本来就在于对行人的“礼让、规避”,避免人员伤亡,毕竟,机动车与行人的事故,行人多数是受伤害最大的一方。难道有理,在可控情况下就要撞死对方?要求对行人严格执法,要求对其他事件严格执法、一刀切的严格禁止,自身直接利益受损时就要求“人性化执法”,这种态度实在是有意思,或许他们就是典型的虚伪吧,只是将过错一味推给别人,美其名曰“公平”,也不知道这种人是否会指责“国人素质”。

本章好多中国典故正如本书一直强调的,每个概念都有其利弊,乐观可以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让其感觉更幸福。对应的,悲观主义呢?本书提出的另一个避免自我服务偏差的方式——防御性悲观主义,不过以书中的描述来看,我感觉更像是现实主义。对这段最好的对照,应该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故事全篇。

自我主角?

独特的“我”?虚假的普遍性和独特性——自我中心?

emmmm……在我看来,本篇幅满满的恶意嘲讽,不知道有没有人认同。

虚假的、无限扩大的“同理心”——虽然我这样做没素质,但其他人也这样做。

个人中心论,“我”主角——朋友们都会认同我。

虚假的独特性、“我”有独特的魅力——总会有人注意到我。

自我服务偏差案例自我服务偏差的利弊

单单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抑制焦虑跟抑郁就足够了。

至于坏处,个体的危害并没有那么大,只是要注意不要过分,否则让他人讨厌、疏远,就谈不上什么好处了…

群体服务偏差这点,前面的章节同样提到过……民族主义、地域优劣之类,还是那句话,注意程度而不是必须摒弃。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4:19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