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新宏观丨一篇文章看懂所有资金平台((XXP、XX币、XX宝))_NBC

储蓄≠钱

钱,如上图,就是央行发行的货币,经济学称为基础货币。

储蓄,就是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也叫存款。

今天要讲的第一个有趣的经济学现象是:我们把钱存入银行,但存款却≠钱。

为什么呢?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银行出现之后,假设整个经济市场的初始状态为央行印了100元钱。

A将100元钱存入银行,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银行得到100元存款后须向央行缴纳20元法定准备金,再将剩余的80元贷给B。此时,A有100元存款,B有80元钱,央行有20元钱。

B再把80元存入银行,银行向央行缴纳16元法定存款准备金后,将剩余的64元贷给C。此时,A有100元存款,B有80元存款,C有64元钱,央行有20+16=36元钱。

卫士通:后期数字货币推广中必然会用到密码技术及相关产品,公司将积极应对新业务带来的市场需求:10月19日消息,卫士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数字货币是金融体系的重大改革信号,目前其运行、管理体系属于高度机密。在后期数字货币推广中必然会用到密码技术及相关产品,公司将积极应对新业务带来的市场需求,并做好技术储备。(每日经济新闻)[2021/10/19 20:40:41]

C又把64元存入银行,银行向央行缴纳12.8元法定存款准备金后,将剩余的51.2元贷给D。此时,A有100元存款,B有80元存款,C有64元存款,D有51.2元钱,央行有20+16+12.8=48.8元钱。

...依次类推...

其实,仅需要列到A、B、C,你已经发现了几个有趣的现象:

1、央行只印了100元钱,但仅仅经过A、B、C三个人与银行的存贷关系,就产生出了100+80+64=244元存款,以及51.2+48.8=100元钱。即整个市场上新产生了244元存款。这就是经济学所说的由于银行的出现,基础货币通过银行产生信用扩张。

美联储理事布雷纳德:美国参与了数字货币标准的制定:美联储理事布雷纳德:至关重要的是,美国参与了数字货币标准的制定,高度关注有关外国数字货币的发展,央行数字货币将如何影响货币政策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金十)[2021/5/24 22:39:28]

2、无论在哪一个环节,整个市场上所有钱的总和都等于央行初始印的100元钱,也就是说整个市场上的钱没有增加,始终都是100元钱在流通,这100元钱,就是经济学所说的货币流通量。

3、在100元货币流通量中,越来越多的钱通过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方式回到央行手中,剩下越来越少的钱在市面上流通。这就是经济学所说的货币流通量是不断衰减的。

4、随着A、B、C与银行发生存贷业务,整个市场的存款是不断增加的,因此整个市场上的存款和钱的总和也是不断增加的。经济学把整个市场的存款和钱的总和,称为M2,也叫货币供应量。

数字货币会产生很多例如汇率等相关的问题:2018巴菲特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谈到数字货币资本化的问题时表示,购买非生产力资产时,因为不能有产品产出,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做出任何的交付。目前大多数情况下,依赖于别人用更高的价格接盘,大多都不会有好结局。数字货币没产生和生产有关的价值,而且会产生很多例如汇率等相关的问题。(CNBC)[2018/5/7]

5、结合第3、4点,即随着银行存贷业务的不断发生,整个市场的流通量不断缩减,而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这是个重要的经济规律。我以上面的举例画了下图:

通过演绎推演,得出市面上的货币流通量的计算公式为:

货币流通量=初始基础货币*(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储蓄率)^n)。经济学也称为月度公式。

以上举例为了简单易懂,将宏观储蓄率默认为1。

储蓄不能全部同时提现

来,我们继续假设,如果A、B、C同时向银行提出要把244元存款提现出来,而这个时候,整个市场上只有100元钱,所以储蓄是不能全部同时提现的。大量的银行储户同时到银行提现,经济学称为银行挤提,而银行挤提往往会使得储户对该银行给付能力及储蓄安全产生怀疑,从而引发更大规模的恐慌挤提,如果银行没有充足的保证金,没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则有可能会导致银行破产倒闭,从而引发资产泡沫破裂,资产价值暴跌。这就是经济学所说的明斯基时刻。如下图:

储蓄的本质是债权

如果银行破产,你在银行的存款能变现吗?不一定。因为储蓄≠钱,储蓄的本质是储户对银行的债权。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忧心忡忡,担心放在银行的钱不安全。我国有没有银行倒闭的先例?有。早在1998年6月21日,海南发展银行曾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但实际上,你不用过于担心,银行挤提倒闭在现实生活中极少发生,为什么呢?

首先,储蓄全部同时提现,这只是学术研究的极端情况,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

其次,现实生活中,银行存贷业务有存有贷,不断有货币流出,也不断有货币流入。

再次,银行对大额提现实行提前预约制度,银行提现是有计划可控制的。

最重要的一点,银行有央行作为后盾,即便银行遭遇短期挤提,也可以通过同业拆借等方法应对。

因此,对于闲置资金而言,银行依然是相对来说最安全的去处,不用担忧。

其他资金平台安全吗?

银行有央行作为后盾,发生挤提破产的极端情况极少发生,但是,那些没有央行作为后盾的资金平台呢?

如果它的运行模式如上面举例的情况,又没有建立覆盖平台所有存量资金的担保机制,那么一旦出现大量平台用户同时提现的情况,平台将没有能力应对挤提,一旦平台兑付能力出现问题,又没有央行背书,极易引发平台用户的恐慌挤提踩踏,最终导致平台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倒闭。

因此,为防控金融风险,我国对某些资金平台分别采取强监管、封锁、全面监管的态度。

挤提的根源在储蓄

有没有安全的平台模式呢?有。比如:

银行出现之前,假设整个经济市场的初始状态为央行印了100元钱。

A用100元钱向B买了50元柴,向C买了50元米。此时,A有柴、米,B、C各有50元钱。

B用50元钱向A买了米,此时,A有柴、50元钱,B有米,C有50元钱。

C用50元钱向A买了柴,此时,A有100元钱,B有米,C有柴。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在哪一个环节,整个市场上所有钱的总和都只有初始央行印的100元钱,所有实物的总和也只有初始的柴、米,市场交换只是钱与物之间的交换。

在这种模式下,货币流通量恒等于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不会扩张,不会出现货币流通量和货币供给量的剪刀差,不会出现挤提,不会出现明斯基时刻。

因此,经济学称,债务危机的根源在于储蓄。

经过上述分析,如果一个资金平台的运行模式属于实物经济模式,那么相对是安全的,如果属于货币经济模式,且没有央行作为后盾保障,又没有建立覆盖平台所有存量资金的担保机制,那么是危险的。

需警惕!

第1经济,中国首家实现“学术研讨、产业监测、部门应用”的企业生态服务平台!本文已获作者授权。

点击下列文章标题即可共享第一经济智库研究成果

这才是下一场真正巨大的泡沫探寻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源头及应对措施社会债务为啥无休止的增长无傻瓜,不股市未来仍将降准和降息,而且都很迫切历史果真是会重演的……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会出现在哪里?再不设防火墙可能就晚了!防范资本外流,化解金融危机警惕!未来危机将来源于何处?世界末日来临房地产行业能否坚守阵地?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3:83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