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AB:青史斑斑|牛年赏牛_COL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易舜

唐白釉褐彩人物牛车

辛丑牛年就要到了。牛,它的无私奉献、默默耕耘是中国人敬重的品质。我们从各大博物馆馆藏中遴选出五件牛主题的文物与艺术品,一起来欣赏中国人心目中的牛。

牺尊:构思巧妙的青铜器

上海博物馆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固定陈列中,有一件水牛形的精美青铜器——牺尊。它是春秋晚期晋国的作品,1923年发现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尊是一种盛酒的礼器,甲骨文中就有这个字了,其形象是一双手捧着一个尖底的酒器,仿佛要将酒敬献给祖先。

我们常用的“牺牲”一词,不知各位读者是否注意到,它们的偏旁都是牛字。中国古代祭祀多以饲养的家畜为贡品,牛、羊、猪合称“三牲”,其中又以牛的等级最高。古代祭祀,牛、羊、猪三者齐备称为“太牢”,如果没有牛,只有羊、猪,则只能称为“少牢”。此外,《大戴礼记》提供了另一种说法:“诸侯之祭牲,牛曰太牢;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士之祭牲,特豕曰馈食”,诸侯、大夫、士的等级逐渐降低,其可以使用的祭品等级也逐渐降低。以上解释了“牲”,那么“牺”又做何解呢?《说文解字》说:“牺,宗庙之牲也。”中国人极讲究敬宗收族,宗庙是祭祀祖先的场所,使用的贡品必须是最讲究的,古人提出“色纯曰牺”,也就是说在这一场合中使用的贡品必须毛色纯正。

青铜器上常见各种动物,大名鼎鼎的四羊方尊以羊为装饰,而这件牺尊通体就是一头水牛。牛首略微向下,双目炯炯,一对牛角似弯钩,大口张开,鼻孔穿环,原来在春秋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给牛鼻子套环来驯养牛了。牛的四足矮短,但粗壮有力,完全能将牛身支撑起来,牛尾不见。牛的颈部、背部、臀部各有一孔,均为子母口,原器应有盖子,但都遗失了,背部的一孔还套有一锅形器。这三个孔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文物工作者发现牛腹是中空的,可从三个孔中灌水进去,背部孔中的锅形器用来盛酒,点火后可以用来温酒。

这件牺尊构思巧妙,装饰精美,是国家一级文物。它本出自山西浑源,何以现在家住上海?原来,牺尊出土后,曾为卢芹斋获得,此人就是将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贩卖至美国的文物贩子,正当他打算将牺尊从上海运出时,上海博物馆持南京国民政府内务部令将其查扣,这才避免了牺尊流落海外。

瓷牛车:唐人出行一瞥

古代中国以农为本,对于农夫而言,能犁地、肯吃苦的牛是最好的朋友。牛的功能远不止犁地一项,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它还是一种交通工具。传说老子西出函谷关,乘坐的就是一头青牛,从传世的《老子出关图》来看,老子是直接骑在牛身上的。这是相当经济的出行方式。倘若直接骑在牛身上感觉不舒服,还可选择牛车。牛车的历史十分久远,传说商朝先祖王亥发明了牛车,而在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代,牛车风靡一时。

唐代的牛车长什么样?在即将开展的“牛气冲天——扬州博物馆牛年生肖艺术展”中,有一件唐朝的白釉褐彩人物牛车,1992年扬州市念四桥薛庄出土,此地在扬州唐城遗址范围内。这件文物不大,高11.5厘米、底座长9.1厘米、宽8厘米,但元素可真不少。一头牛拉着一辆二轮车,牛角硕大,牛首饰璎珞。牛的左侧站着一个人,双手好像在用力扳着牛角。牛的右侧有一人骑着马,身上佩箭。由此,不难分辨这两人的分工,左侧的人是驭者,右侧的人是护卫。端坐在车厢中的,是一位梳着高髻并簪花的妇人,车篷十分张扬华丽,两端翘起,既能遮风挡雨,又不阻碍视线,车篷顶上还装饰了宝相花。车轮旁各有一只可爱的小狗,无疑是这位妇人的宠物。车后还有两个侍从。

这位妇人出行,有四人随行,可见不是一般人家。牛的速度比不上马,但每一步都走得稳,而慢也是一种情调。倘若要一日看尽长安花,非骑马不可,而若是陌上花开,可缓缓归,则还是牛车最适合。

《五牛图》:最早的纸上画

说到中国古代关于牛的画作,不能不提唐朝韩滉的《五牛图》。在中国画史上,这可是一件具有特殊地位的画。说其特殊,因为它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使用的是一种麻纸。从唐至今已历一千两百多年,能存留至今实属奇迹。古画每展出一次,都是对其生命的折损,鉴于《五牛图》在2019年曾公开展出一个月,因此今年不太可能再展出真迹,但我们在故宫博物院官网的“故宫名画记”中可以仔细观看。

这幅《五牛图》描绘了五头神态各异的牛,我们从右至左依次来看:最右边的一头黄牛俯首伸颈,它的嘴边有一束草,应是正在吃草;旁边一头黑白相间的牛昂首摆尾,似在长鸣;中间的一头黄牛最为特殊,另外四头牛均侧身,只有这头牛正对着观众,它的口张开,好像在喘气;旁边的一头黄牛最可爱,吐出舌头,头稍向后,好像后面有人在唤它;最左边的一头牛,头缠络头,佩戴鼻环,给人以老成稳重的感觉。

为什么我们是从右至左来看,而不是相反的方向呢?这幅《五牛图》是一幅横139.8厘米的长卷,古人写字的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因此展卷也要从右到左。

许多古画的作者都难以确定,虽然《五牛图》上没有作者的落款,但可以确定是唐朝韩滉的作品。“故宫名画记”中还展出了韩滉的另一幅画作《丰稔图》,画中也有牛,农民丰收,牛的功劳可不小。

其实,韩滉不仅是位画家,还是一位有名的宰相。他出身于长安一个官宦之家,父亲韩休也曾担任过宰相,几个兄弟也都在朝为官。据记载,韩滉虽出自名门,但性好节俭,衣服十年换一次,“居处陋薄,取庇风雨”,按照当时的习惯,像韩滉这样的大官,可向朝廷申请在家门口列戟以显示威仪,但他“以父时第门不忍坏,乃不请。”史书上还提到韩滉在地方上任官时,有贼人聚集,这些人喜欢吃牛肉喝酒,“非牛酒不啸结”,因此韩滉下令不得宰牛,以杜绝贼人的图谋。

由此看来,韩滉这位画家与牛的缘分真不浅。这幅《五牛图》上有十四家题记,还有许多印章。通过这些信息,结合史书记载,《五牛图》的千年流传可以简单勾勒出来,宋朝藏于大内,宋朝灭亡后,《五牛图》流落民间,元朝画家赵孟、元明之际孔子后人孔克表、明朝收藏家项元汴都曾收藏过此画,清朝建立后,《五牛图》再度进入大内,乾隆皇帝在这幅画上又是盖章又是题诗,他提醒自己看到牛就要多想想农人的艰辛。晚清,八国联军侵华,闯入紫禁城,将《五牛图》等珍宝抢走。

《五牛图》经过辗转流传,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其持有者是香港的一位吴姓商人,由于企业运转出现问题,他打算以十万港币出售《五牛图》。香港的一位爱国人士,迅速写信告知了周恩来总理。不久,中央政府派出专家去香港鉴定《五牛图》的真伪,确定为真迹后,中央政府拨款予以购买,最后的成交价是六万港币,并交故宫博物院收藏。《五牛图》在经历了一番颠沛流离后,回归到了它所属的地方,这也体现了新中国对文物工作的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

《柳丝牛影》:寥寥几笔神韵尽出

牛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常客。宋代陆游曾以牛自比,说“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这可真是干劲十足、永不言苦的“老黄牛”。牛还有另一种形象,明代高启有一首《牧牛词》:“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好一幅人牛相得、充满诗意的田园画卷,夕阳西斜,在一片青草地上,牛慢慢行,牧童骑在牛身上吹笛。

在中国美术馆2021年新年大展“美在耕耘”中,两幅齐白石的画作,颇能展现这种悠闲的诗意。一幅名为《红衣牛背雨丝丝》,一头憨态可掬的牛,一个穿红衣的小娃躺在牛身上放风筝,小娃仰看飞得很高很高的风筝,手上拉着很长很长的线。这幅创作于1952年的水墨画,是齐白石赠送给老舍与他的夫人胡絜青的,胡絜青曾向齐白石拜师学艺,收藏了多幅齐白石的画作。

齐白石的水墨画,往往寥寥几笔而神韵尽出。另外一幅创作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柳丝牛影》,笔墨更为简练,意境更为幽深。画面极为简单,蓬松的柳丝低垂,柳丝旁是一头牛的背影。少有画家画牛的背影,更少有画家仅仅用水墨而不用线条就能传神绘出牛的意象。诗无达诂,画也如此,作为观众,我们不妨大胆想象这幅画的意境,柳丝让人想起风,风吹杨柳千门绿,春意盎然,正是牛耕作时,一日劳作结束,牛踏着春风的节奏,往家的方向走去。

《开荒牛》:奋斗的象征

在中国美术馆2021年新年大展“美在耕耘”中,观众看到的第一件展品是当代雕塑家潘鹤的《开荒牛——献给深圳特区》。一头肌肉发达的牛,四蹄抓地,埋头向前,使出全身力量,将一段枯败的树干连根拔起。这是献给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礼赞,也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一个写意的象征。正是埋头苦干、勇于创新的这种开荒牛精神,让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身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

展出的这件开荒牛雕塑是中国美术馆藏品,而原件陈列在深圳市委大院门口,1984年7月27日落成。自落成后,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当代诗人公刘曾为此雕塑作诗:“深圳永远是牛年。一头牛,日夜劳作在市委大门前。开荒!开荒!开荒!前面有金灿灿的秋天;不是图腾,而是信念。”

根据传记资料,我们得以了解潘鹤创作《开荒牛》时的想法,他在深圳看到一排排推土机热火朝天地在工地上推土,高楼大厦将如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实际上他创作《开荒牛》时,正是深圳国贸大厦创造三天一层楼的奇迹时。他由推土机联想到了开荒牛,认识到走向现代化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拓荒者在我的脑海中变成了一头浑身是劲的牛牯形象,那些根深蒂固的旧观念似一堆盘根错节的树头,于是开荒牛拉树头的形象一瞬间便形成了,树根的形象同书法中的狂草浑然一体……”

《开荒牛》是中国最著名的城市雕塑之一。在那时,城市雕塑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城市雕塑这一类别,在中国雕塑史上是全新的,没有前例可以借鉴,大家经过不断讨论、试验,终于创造出第一批中国城市雕塑。《开荒牛》的问世过程,折射出深圳这座城市的奋斗史,人们在这张白纸上挥洒汗水,以拓荒的精神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首创一千多项改革举措,奏响了实干兴邦的时代强音。

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

开荒牛,不辞劳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它还有更大的天地要开拓。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3:53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