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邵宇 陈达飞丨现代货币理论(MMT):批判与吸收_APP

文丨邵宇、陈达飞

本文将发表于《经济学》

摘要: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西方国家纷纷采取了财政、货币双宽松的政策,这被认为是现代货币理论“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实践。国内也出台了减税降费、货币宽松等支持政策。由于财政压力较大,学术界开始呼吁在中国应用MMT。支持与反对的声音都有,但以反对为主,原因包括:政策还有足够的空间;通胀压力;损害央行独立性;或中国尚不具备实施MMT的条件等。两年后,大通胀时代回归,重新讨论MMT或许会有新的启示。本文从货币起源和本质的两种叙事谈起,这是MMT逻辑成立的起点;其次介绍MMT的方法论基础:存量-流量一致模型,借此将资金流量表和国民收入账户体系联系起来,这是MMT的描述性工具;第四部分介绍MMT的政策主张“最后雇佣者”计划,及其对国际收支、汇率制度选择的看法;最后阐述“财政赤字货币化”的不可能三角,即债务货币化、美联储独立性和美元信用之间是不能兼备的。

关键词:MMT;存量-流量一致性;最后雇佣者;债务可持续性;美元信用

目录:

一、引言

二、货币的本质与起源:税收驱动货币与货币金字塔

三、存量-流量一致分析法:SNA与FoF的嵌套关系

四、政府的双重职能:“最后借款人”和“最后雇佣者”

五、财政赤字货币化的“不可能三角”

六、结语

……未完待续,下篇为MMT实践及其效果的比较研究。脚注省略

一、引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西方世界陷入“公共债务陷阱”。政府债务杠杆率都达到了二战结束以来的峰值——远超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认定的60%可持续水平,但是,却并未发生主权债务危机。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时,政府更加积极。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20-2021年全球财政赤字率合计分别达到了10%和8%。在主要经济体中,美国的财政支出规模最大,从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四轮财政救助计划合计达5.9万亿美元,占2021年GDP的26.9%,2020和2021年的赤字率分别为15%和11%。关于财政可持续性、债务货币化及其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如同持续的低通胀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创造了空间一样,零利率或负利率也提高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两者形成了一个闭环,为现代货币理论及其政策主张——“财政赤字货币化”提供了现实依据。

图片来自网络

芝加哥布斯商学院IGM论坛曾对50位最受人尊敬的学术经济学家进行调查,发现没有一个受访者同意MMT关于财政赤字、债务货币化或通货膨胀的核心主张,像萨默斯和克鲁格曼这样的左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也激烈地谴责MMT的主张是“危险的”和“明显站不住脚的”。但在上,MMT却颇受青睐。在美国,进步民主派就旗帜鲜明地支持MMT。左翼民主党代表伯恩桑德斯、“绿色新政”的旗手沃伦、国会众议员科特兹都是拥护者。2016年桑德斯竞选总统时就聘用了MMT支持者、美国石溪大学教授StephanieKelton作为经济顾问。在2020年总统大选中,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政府需要为扩大财政赤字或提高债务上限寻找理论支持。MMT因此名声大噪。MMT是目的导向的,从目的正义反推工具理性,其逻辑与或道德意识形态运动更有共同之处。MMT遵循的并不是经济学当中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决策范式,而是首先抛出“正确”的政策目标:为所有人提供工作;为所有人支付大学学费;以及保障全民基本收入等等,而后再论证政策可行性。

通向所有目标的道路都是由货币铺就的。所以,MMT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货币是什么,从哪里来?

作者:StephanieKelton

二、货币的本质与起源:税收驱动货币与货币金字塔

关于货币的起源与演化有两种叙事:经济学和人类学。经济学叙事中的货币演化史强调的是交易媒介职能,关注的是货币的物理形态的演化——从有价值的实物商品、金属到可兑换的纸币,再到不可兑换纸币和数字货币,背后的逻辑是降低交易成本。这也是教科书里讲的故事。人类学叙事完全不同。由于考古上没有发现物物交换存在的证据,人类学家认为,货币起源的“物物交换”说纯属虚构。反而大量考古证据证明,货币最原始的职能是记账单位,而非交易媒介。一言以蔽之,货币是一种可转让的信用记录工具,类似于“千克”、“米”等重量或长度单位。所以,人类学的叙事是,货币从起源上就是虚拟的而非实物的。

印度或在2023年保持其限制性的加密货币税收规则:2月1日消息,印度财政部长Nirmala Sitharaman周二在议会介绍了《2022-2023年经济调查》 ,首次涵盖加密货币,并强调了“监管加密生态系统共同方法的必要性。该文件讨论了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加密货币监管方法,并指出,监控和监管加密货币一直很棘手,全球监管机构发现在快速发展的未知领域跟踪新出现的问题具有挑战性,适用于无担保加密资产的全球标准很少,目前还不能减轻所有风险和漏洞。

据悉,该国经济调查是财政部的年度旗舰文件,概述了印度经济在上一财政年度的表现,并提出了本财政年度的经济前景。[2023/2/1 11:40:38]

最早的考古证据可追溯到公元前3100年前后美索不达米亚的乌鲁克城,人们在泥板上记录了大量关于宫殿与庙宇的借贷和交易行为。后世类似的证据还有英国政府自中世纪开始发行的财政部符木,以及发生在太平洋雅浦岛上的“费币”的故事。实际上,经济学的两位巨擘凯恩斯和弗里德曼都分别在《货币论》和《货币的祸害》中研究了雅浦岛的费币,并认为“记账货币”才是货币的本质属性。这等于说,货币起源于借贷行为,记账单位才是货币的本质属性,今天的数字货币和银行账户、清算体系与5,000年前的乌鲁克城并无本质区别。

MMT对货币的起源或本质的认识符合人类学叙事。MMT认为,是否具有实际价值并非货币的必要条件。货币的物理属性在持续变化,但本质都是发行者的借据,流通中的货币都是这种借据的“代币”。从这个意义上讲,MMT既“现代”,也“古老”。

演化至今,货币与主权已紧紧绑定在一起——一个国家,一种货币。在理论上,MMT对货币的认识来源于“货币国定论”,由德国经济学家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克纳普在1905年出版的《国家货币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克纳普对主流的“货币金属论”提出了质疑,认为“货币是国家的产物”,充当一种票券式支付手段,源于国家管理经济活动的需要。在没有货币自主权的国家,MMT的政策主张是无法实施的,这必然要求其持有“名目主义”的观点,因为以金本位制为代表的商品本位在本质上是固定汇率制。

“货币国定论”回答了货币的供给问题,没有回答的是:货币的需求来自哪里?即人们为什么需要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MMT代表人物兰德尔雷认为,国家的立法强制并不足以让人们接受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国家规定了货币的用途,几乎所有的交易行为和债务清偿行为都需要用货币,其中一些行为是强制性的,如纳税。在所有这些需求中,税收是最重要的机制,即税收驱动货币——政府只有先将钱花出去,人们才有钱纳税。雷甚至认为,这是税收的主要功能,而不是为财政支出融资。逻辑很好理解,既然政府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唯一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创造货币需求,因为这直接决定着政府可以花多少钱——相当于“木桶”的短板。所以,通货膨胀或货币贬值才是MMT的“软肋”,因为人们总是想尽快把货币换成实物,进而形成“通胀螺旋”。按照这个逻辑推演,政府加税的直接目的也不是创收,而是创造更多的货币需求,即所谓的“补短板”。

在债务金字塔结构中,信用最高的政府债务处于金字塔的顶端。它不仅是央行发行货币的基础,也是银行和非银行机构发行债务的基础,是金融市场中折扣率最低的抵押品。在“充足准备金”框架下,债券利率比准备金利率更高,于商行而言,用准备金置换国债是有利可图的。债务金字塔也对应着货币金字塔——货币就是央行的债务。央行负债侧的“高能货币”层级最高。综合而言,政府债务和主权货币都是稀缺的安全资产。MMT想用这种等级结构来说明,在税收机制之外,市场对政府债务和货币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它们是其它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扩张的基础。MMT认为货币是内生的,央行不能控制货币供给或银行的准备金需求,应该适应私营部门的需求,即所谓的“适应主义”。

图1:货币金字塔与资产负债表勾稽关系

参考:巴蒂亚,2021,《货币金字塔》,笔者绘制

税收驱动货币的提法和货币金字塔的构想表面上为“财政赤字货币化”提供了逻辑支撑,却从根本上损害了货币的信用。因为它提倡财政主导,模糊了财政与货币的边界,损害了央行独立性。历史上,无论是体制层面的代议民主制,还是货币制度层面的金本位,都是通过在财政与货币之间建立“防火墙”而建立国家信用。MMT主张,在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胀压力较小的情况下,为满足充分就业目标,货币政策应当为财政赤字创造无限的融资空间和低利率的融资条件。这本质上与铸币时代财政部直接发行纸币无异。通胀或贬值可能会迟到,但难以避免,也必将损害国家信用。

三、存量-流量一致分析法:SNA与FoF的嵌套关系

My Ether Wallet CEO:ETH 2.0的路线图在2020年12月正式拉开序幕:以太坊在上周四进行了一次升级,给网络的区块链带来了一些改变。MyEtherWallet的首席执行官和创始人Kosala Hemchandra指出,伦敦升级为当前的以太坊网络增加了大约 5 个变化;但是,我相信其中只有 2 个对日常用户至关重要,自以太坊成立以来,有一个硬编码的值,基本上负责确保以太坊将按时转移到PoS或ETH 2.0。这个值负责在一定的区块数之后使区块难度呈指数级增长,从而使矿工无法挖掘新的区块,他们不得不转移到ETH 2网络。然而,由于开发延误,这个定时炸弹不断被推迟,在伦敦分叉中,它将被最后一次推迟。\"

近年来,以太坊遭遇了可扩展性问题,尤其是在使用去中心化金融,即DeFi解决方案时存在的高额费用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酝酿已久的以太坊2.0,即Eth2,希望为以太坊区块链带来可扩展性,其中包括转向股权证明,或PoS,共识机制。Eth2的路线图在2020年12月正式拉开序幕。Hemchandra指出EIP-1559是伦敦硬分叉带来的第二个重要变化。(cointelegraph)[2021/8/8 1:42:12]

从交易关系或借贷关系的对等性和货币的“记账单位”职能出发,MMT在方法论构建上与主流经济学不同。主流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是代表行为者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行为,宏观是微观的加总。MMT认为,个体最优并不等于全局最优,这就是“合成谬误”,代表性案例就是“节俭悖论”——个人可通过节俭来增加储蓄,但如果每个人都很节俭,消费和生产就会萎缩,储蓄计划也没法实现。所以,MMT并不刻意追求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也不需要假定行为者是理性的,而是直接从经济活动本身出发,以宏观经济账本和基本会计学原理来阐述经济运行的逻辑,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所有理论研究的起点是现实,经济建模是基于现实的抽象。经济变量无非存量和流量两种状态,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人们曾纠结存量与流量的比值是否有意义,其实主要依赖于使用者如何诠释。存量性质的国家和部门资产负债表和流量性质的资金流量表和国民账户体系为研究实体循环与金融循环、货币与商业周期的关系提供了完整的数据,而不只是局限于实体经济。

货币-经济分析的侧重点取决于对货币本质或基本职能的理解,如果将货币理解为交易媒介,则常采用流量分析法,代表性理论有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维克赛尔的累积过程理论、奥地利学派的货币与商业周期理论、罗伯特森的可贷资金理论及霍特里的纯货币经济周期理论。随着新古典经济学边际革命与价值革命的兴起,货币需求与人们的资产选择行为成为货币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货币理论分析方法随之转变为对存量货币的研究。庇古和马歇尔对费雪的交易方程式提出了修正,提出了现金余额方程式,关注的是货币的价值储藏职能。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托宾的资产组合选择理论以及弗里德曼对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关注的都是货币的存量。无论是存量还是流量,都只是“记账货币”的一个维度,体现的是货币的某一种或几种职能。从数量关系上来说,存量与流量是等价的。

存量-流量一致分析是从宏观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动态关系来解释经济运行的逻辑,存量产生流量,流量叠加成存量。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是存量和流量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且,从宏观会计学原理来看,一个部门的金融资产,必然是另一个或几个部门的负债。同时,对于单个部门而言,每一笔交易都会同时等量地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两侧,任何时点的资产负债表都是平衡的。主流经济学方法论忽略了这种一致性带来的约束,所以很容易犯“第二类错误”,即忽视“黑天鹅”事件,在一个黑天鹅频发的“肥尾”世界里显然不可取。

部门分析法是MMT的常用分析工具。任意开放经济体的实体经济都可被划分为四个部门:政府、非金融企业、居民和对外部门,也可根据需要简化为三个部门: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对外部门。宏观会计学原理表明,不可能所有部门同时实现盈余,也不可能同时出现赤字,即一个部门的盈余必然对应着另一个或多个部门的赤字。并且,在任意时期内,所有部门的盈余或赤字之和必然等于零。生产活动中的盈余可被用来增加资本,也可用来清偿债务,这些行为都会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当中,如债务杠杆的下行或净资产的增长等。赤字部门正好相反。以三部门为例,假如政策目标是降低私人部门的杠杆率,政策选择空间无非是用公共部门的赤字还是对外部门的赤字来实现这一目标。当对外部门赤字足够大时,可以同时实现国内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盈余。

表1:四部门存量-流量一致示意图

来源:笔者绘制

国民收入账户的基本恒等式为:总产出等于总需求,或总收入等于总支出,两种表达是等价的。总需求常被拆分为“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所以,总产出=C+I+XM,又可变形为:

澳洲联储预计2021年上半年发布批发数字货币项目报告:11月2日,澳大利亚央行宣布将与联邦银行、澳大利亚国民银行、Perpetual以及ConsenSys公司合作,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DLT)技术探索大规模发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可能用途和影响。澳洲联储表示,该项目将涉及开发概念验证(POC),用于发行标记化的CBDC,供批发市场参与者在基于以太坊的DLT平台上融资、结算和偿还标记化的银团贷款。与此同时,央行表示,该项目预计在2020年底左右完成,并将在明年上半年发布项目报告。

今日早间消息,澳洲联储表示,正在研究批发型数字货币,将研究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的潜在用途和影响。(CoinDesk)[2020/11/2 11:24:05]

总产出消费≡投资+净出口

国民总储蓄≡投资+净出口

国民总储蓄投资≡国民净储蓄≡净出口

储蓄过剩必然与经常账户顺差相对应,既可以将经常账户顺差理解为储蓄过剩的必然结果,也可以理解为,要想获得经常账户顺差,必然要保持国内的储蓄过剩。如果同时想进行高投资,实现方式有且只有:首先,压抑消费,增加国民储蓄,提高储蓄率;其次,投资率应低于储蓄率。

国际收支账户的恒等关系可表示为:

经常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错误与遗漏账户差额

在不考虑错误与遗漏账户,以及经常账户中初次收入和二次收入的情况下,可得到:

货物与服务贸易差额=资本账户差额

即:贸易顺差=资本净流出或贸易逆差=资本净流入

资金流量表要求“净借款”,即四部门(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的收入减支出之和必须等于零:

++

+≡0

家庭净投资+企业净投资+政府净投资+对外净投资≡0

每个部门都有净投资、均衡和净负债三种状态,所以共有62种组合。如果国内支出大于国内收入,就只能对外负债。反之,如果国内支出小于国内收入,则会出现对外净投资,增加对外投资头寸。所以,净储蓄、净资本流出和经常账户顺差是等价的,这就是内、外循环的嵌套和镜像关系。

以美国为例,横轴上方表示该部门的收入大于支出——资金的净供给者。横轴以下表示收入小于支出——资金的净需求方。上下是对称的,表明资金流入和流出相等。另外,资金流量表中的“对外部门”又对应着国际收支表中的资本账户。对外部门净流入等价于资本账户净流入,又对应着经常账户逆差。如此一来,国民收入账户、资金流量账户和国际收支账户的嵌套关系和流量的一致性就建立起来了。

图2:美国四部门资金流量及其与国际收支的镜像关系

数据来源:FED,CEIC,东方证券

说明:数据均经GDP标准化,其中,资金流量数据均经过移动平均处理。

一个相对稳健的部门收支组合是:相对平衡的政府和对外部门,盈余的居民部门和赤字的非金融企业部门——居民部门的储蓄为企业部门的投资提供资金。泡沫化的特征是私人部门加杠杆,资金来源既可以是对外部门,也可以是国内金融部门,或两者兼备。当然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加杠杆对应的泡沫可能不同。与之相反的是以去杠杆为主要特征的资产负债表衰退阶段,私人部门整体持续保持盈余。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居民部门在较长时间内都处于盈余状态,只有在上世纪末至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出现赤字状态,尤其是在2000年科网泡沫和2007年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前。这与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的繁荣密切相关,也是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企业部门在上世纪的后三十年基本处于赤字状态,21世纪以来整体保持盈余,其中,2000-2011年盈余达1.5%,2012年至今赤字率为-0.27%;政府部门基本处于赤字状态,在衰退期赤字明显扩大,而且有持续扩大的趋势,仅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前夕出现过盈余;相反,80年代中期以来,对外部门则长期处于盈余的状态,规模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趋于下行。与之相对应的,经常账户赤字的规模也在收缩,20009年后基本维持在GDP的3%以内。是否可以认为新冠疫情之前美国国际收支再平衡目标完成了?答案是否定的。特朗普在任时,美国国会曾将经常账户平衡定义为“在任何5年期间,经常项目盈余或赤字平均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0.5%。”

实际上,任何一个开放经济体的贸易差额都不是外生变量。全球范围内,任何一国和所有其它国家的国际收支差额满足如下等式关系:

上式表示任何一国的贸易差额都可以表示由该国与其他所有国家的双边贸易差额加总而得到。下式表示全球所有国家贸易差额之和等于零。

报告:2020年第一季度女性加密用户数激增:CoinMarketCap发布的一项新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女性加密用户增长43.24%。相比之下,2019年第四季度女性加密用户仅增长15.5%。此外,18-24岁的年轻加密用户增长65%,美洲和欧洲大陆的增长率超过50%。该研究强调,在拉丁美洲、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地区,平均增长率超过80%。阿根廷在整个拉丁美洲处于领先地位,增长率超过98.23%,其次是哥伦比亚(82.03%)、委内瑞拉(80.23%)。希腊以163.67%的增长率位居欧洲之首,紧随其后的是罗马尼亚(145.09%)、葡萄牙(89.95%)、乌克兰(86.68%)和捷克(85.6%)。在亚洲,只有印度尼西亚的增长超过88.92%。欧洲似乎是女性用户中增长率最高的国家,在2020年第一季度增长58.55%,其次是美洲,为50.59%。非洲的增长率仍然很低,仅为17.99%。(Cointelegraph)[2020/5/2]

经济学领域常常辩论的一个话题是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的因果关系。例如,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常指责中国的重商主义行为是美国贸易赤字和就业岗位流失的原因,而中国则批评美国人的超前消费、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或美联储的货币宽松。与美国贸易赤字对应的既可以是美国的储蓄小于投资,也可以是其他国家的储蓄大于投资。前者意味着内部失衡是外部失衡的原因,后者正好相反。前者由“拉力”形成——当国内储蓄小于投资时,需要向其他国家借钱,后者由“推力”形成。一般来说,两种力量是同时存在的,很难厘清因果关系。

三、政府的双重职能:“最后借款人”和“最后雇佣者”

MMT属于后凯恩斯主义学派,可被视为“萧条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适用的环境包括:有效需求不足、非充分就业、低通货膨胀等等。后凯恩斯主义者大多认为PK才是凯恩斯经济学的正统,但他们沿着凯恩斯的方向走得更远。除了凯恩斯,MMT还综合了马克思、米切尔英尼斯、克纳普、阿巴勒纳、明斯基的见解。要理解MMT的政策立场,不仅需要回到凯恩斯的《通论》,还要重视布雷顿森林体系谈判中的“凯恩斯方案”。可以通过以下四组关键词的比较来厘清MMT的政策立场:

第一,稳健财政VS功能财政

财政政策是MMT的支柱。在MMT看来,以平衡预算为特征的“稳健财政”原则是一种教条主义,不能把私人部门的约束套用在政府部门,因为私人部门没有货币发行权。MMT提倡勒纳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的“功能财政”原则,具体而言有两条:第一,如果国内收入水平过低,政府需要增加支出。换言之,如果存在非自愿失业,政府就应该继续扩大支出。第二,如果本国利率过高,政府应该提供更多以银行准备金形式存在的货币来降低利率。组合起来就是“财政赤字+量化宽松”。两次世界大战时期、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时期都是功能财政原则的应用。

从资金流量表来看,财政赤字对应着私人部门金融资产的积累。MMT认为,在充分就业目标实现之前,政府应扮演“最后借款人”。即使经济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只要私人部门有降杠杆或积累财富的意愿,而此时国际收支账户又处于逆差状态,财政就应该维持赤字状态。MMT的主张与辜朝明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一致,两者均从资金流量表的均衡关系出发,认为在私人部门借贷需求不足时,财政赤字应足够地大以吸收私人部门的盈余,产出缺口才能收敛。此时,仅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流动性陷阱”并不只有在利率触及零下限时才会出现,在任何利率水平,只要私人部门的借贷需求对利率的下降不敏感,经济就陷入了“流动性陷阱”。

顺理成章地,MMT反对预算硬约束和“债务上限”。因为在发行主权货币且货币政策有自主权的国家,政府的清偿力几乎是无限的,不会破产。兰德尔雷还从从操作流程上进行了论证。由于《联邦储备法案》限制美联储在一级市场直接购买国债,财政赤字货币化需经由商业银行才能实现。财政部在二级市场拍卖国债进行融资的全过程需要六步才能完成。从最终结果看,这与合并财政部和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是一样的,流程却要简单的多。MMT认为,在财政部与央行之间建立“防火墙”多此一举。财政部发行国债的过程,完全可由央行直接通过调整各部门资产负债表的数值来实现——敲敲键盘就可以。总而言之,财政盈余不一定是件好事。

第二,国际收支顺差VS国际收支逆差

MMT在贸易上持反重商主义立场,认为“出口即成本,进口即收益”。因为国际收支逆差意味着内需大于总产出,是福利水平的提升。出口导向型政策对内是福利损失,对外是“以邻为壑”。MMT不认同国际收支赤字等于“失衡”,因为国际收支账户始终是平衡的。国际收支逆差与资本账户顺差相对应。外资流入在资金属性上等价于货币宽松,可缓解财政融资和央行货币投放的压力。虽然资本账户顺差意味着外债的积累,但只要债务以本币标价,外债与内债并无差别。对于储备货币发行国而言,优势就更加明显了。国外持有的美国国债份额在2009年峰值时达到了47%,即使后来有所下降,但2019年仍维持在40%以上,在出现全球性的“黑天鹅”事件时,投资者对美债的需求都会上升。美国更不应该担心外债的问题。MMT的反重商主义立场是功能财政原理在国际收支问题上的投射。

达鸿飞:NEO要在2020年之前成为世界第一区块链项目:在NEO开发大会上,达鸿飞宣布了“2020年之前NEO成为世界第一的区块链项目”的目标,并表示在美国加州注册了Open Blockchain基金会,用以支持区块链领域的专业教育发展。达鸿飞为NEO和Onchain创始人,Onchain的本体项目(Ontology)预计今日9点在三大主流交易所进行快照。达鸿飞将出席本月14、15号在韩国举办的TokenSky区块链大会。[2018/3/1]

第三,固定汇率VS浮动汇率

从支持“货币名目论”和反对“货币金属论”的立场出发就可以推导出MMT是反对固定汇率制的,因为这等于给央行戴上了“紧箍咒”。在“三元悖论”框架下,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不能兼备,固定汇率制必然会限制货币政策独立性,从而约束了功能财政的发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合是: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独立和资本账户管制。实践已经证明,只要经常账户是自由兑换的,固定汇率制就难以实施。实践也证明,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增加货币政策的弹性——中国就是典型案例,但还远比不上浮动汇率下的自由度。所以,MMT的前提不仅是拥有主权货币,还有“印钞的自由”,而这种自由正是功能财政所需要的。因此,对于欧元区的实验,MMT是持悲观预期和批判态度的。

第四,大政府VS小政府

MMT认为,政府逆周期政策要想发挥“稳定器”的作用,政府的规模要足够大。以税收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衡量,大政府的标准约在20%到50%之间。西方主要经济体基本都超过25%,欧洲明显高于美国。MMT的“大政府”主张继承自明斯基,主要出发点是用逆周期政策“稳定不稳定的经济”。明斯基认为,相比居民部门的消费而言,企业部门的投资是经济中最不稳定的部分,政府支出规模至少要与投资相当。

图3:“大政府”归来

资料来源:Piketty,2020

基于企业利润恒等式,明斯基认为,大政府还是稳定企业利润的基石。企业的还款承诺以预期利润的实现为前提。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利润会低于预期。企业再融资需求会扩张,但银行可能会“惜贷”,或要求更高的利率,或降低授信额度。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会凸显。随着经济复杂度的提升,除了投资和政府赤字之外,决定企业利润的因素越来越多,利润的波动性也越来越大。如果政府奉行不干预政策,经济可能会陷入饮鸩止渴式的庞氏循环。明斯基认为,“大萧条”的发生就与政府规模太小有关。1929年,美国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3%。

以上四组比较分析在逻辑上是相通的,集中体现了“以我为主”的观念,以充分就业为核心的政策目标,和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的操作思路。资金流量-存量的均衡关系和国民收入账户的嵌套关系始终引导着MMTer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和政策判断。MMT的政策目标是在实现充分就业的同时维持物价稳定,实现的途径是“就业保障/最终雇主”计划——政府承诺为任何符合资格、已经准备好且有工作意愿的公民提供工作机会的计划,向劳动者提供统一的时薪和福利标准。用央行的修辞来说,政府在劳动市场上应该扮演“最后雇佣者”的角色。如果能够常态化实施,统一的时薪可充当最低工资,因为没有劳动者会接受比该工资更低的工作了,机制类似于美联储构建的利率“地板”——向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考虑到美国两党在“最低工资法”提案上的僵持局面,这算是另辟蹊径了,只是不知道这意味着多大的政府规模。

图4:MMT的政策立场与逻辑

资料来源:笔者绘制

不应将MMT简化为“财政赤字货币化”。公共政策讨论过多地关注了作为手段的货币化,而较少地关注了财政赤字的规模和支出的方式,后者才是MMT的内核。赤字率的大小固然重要,但资金的投向更为关键。MMT支持的资金用途包括:公共工程、基础设施、社会安全网,目的是创造就业机会、增强收入稳定的预期,提升私人部门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赤字是自我限制的,因为经济增长会带来更高的税收收入。明斯基曾提出一条公共开支的基本原则:用资源创造型的公共支出代替转移支付和福利,如罗斯福“新政”时期中的“以工代赈”方案。所以,相比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全民基本收入计划,MMT更提倡以创造就业的方式实现充分就业,这样才能以扩张赤字的方式降低赤字。

MMT的“软肋”是“财政赤字货币化”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MMT的回应略显苍白,也没有充分的经验证据支撑。MMT不认同菲利普斯曲线显示的充分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代关系,认为“最终雇主”计划可兼顾物价稳定目标。MMT反对货币学派仅仅用“货币太多”来解释高通胀的成因,承认无节制的财政开支会导致通胀,认为削减政府开支或提高税收是对抗高通胀/恶性通胀的方法之一。MMT也反对将恶性通胀仅仅归因于“财政赤字货币化”,而是认为原因是多重的,如社会或动荡、战争、弱势政府、以外币或黄金计价的外债的积累等。在这个问题上,萨金特认为,20世纪上半叶全球四大恶性通胀——奥地利、匈牙利、波兰和魏玛德国——的罪魁祸首就是滥发钞票和债务货币化,即使债务是以本国货币计价。Bordo和Levy用近两个世纪的经验说明了扩张性财政政策与通胀的因果关系,而美国1965-1983年的经验就出现在和平时期。其实,不管是不是MMT的政策主张导致了通胀,只要有通胀压力的存在,无论是供应链还是房价上涨压力带来的,MMT都难以实践。

四、财政赤字货币化的“不可能三角”

理论上,假设基本赤字率和初始负债率的关系是固定的,财政可持续的条件可表示为:——高增长保证高税收,从而保证了债务的可偿付性。问题在于,和的长期估计误差较大,结构拐点更不可知。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长期国债实际利率持续小于实际GDP增速,债务杠杆率持续下行。布兰查德据此声称,只要满足债务可持续性条件,债务驱动的增长并非不可取。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公共债务杠杆率均显著提升。G7国家的经验显示,的差值会随公共债务杠杆率的提升而呈下降趋势,换句话说,从存量来看,债务杠杆率的提升终将导致债务不可持续——储备货币发行国债务杠杆的临界值更高。背后的机制是,债务杠杆非线性负向作用于——杠杆的临界值为90%,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还有通货膨胀效应。布兰查德本人也在一次公开反对MMT的讲话中承认:“除非赤字率非常小,否则无法通过零利率的货币创造完全融资,而不导致高通胀或恶性通胀。”

近60年来,美国国债实际利率的平均值为2.69%,中位数为2.18%,考虑到近40年的下行周期,未来三十年的估计值选取1%作为基准比较合理——高于过去10年的平均值。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对实际GDP增速的估计为1.8%。要想保持债务杠杆率的稳定,基本赤字率需保持在0.8%左右。这显然不符合现实约束。MMT会认为财政可持续性是一个“伪命题”。在其理论框架下,政府违约的概率是极低的。这显然不符合经验事实。

2008年至今,美国政府债务杠杆率已经从60%以下上升到120%以上,仅次于二战时期的125%,CBO的预测2051年将超过200%,即使利率维持低位,利息负担也会显著提升。鉴于债务杠杆率的高企,再考虑到美国人口老龄化和财政支出结构的趋势性变化,美国的财政可持续性是值得怀疑的。如果通胀破防,通胀预期和利率中枢随之抬升,某种形式的违约或难避免。矫正财政收支失衡的方式无非是:增加税收、通货膨胀、美元贬值或债务违约——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本质上是隐性违约。

若将联邦政府财政赤字率和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同时提升视为MMT的实践,那么在美联储一百多年的历史上共有四个案例: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大流行。其中,前两次的财政赤字率显著高于美联储扩表规模,后两次规模相当,且可以看出美联储扩表的主要方式是购买政府债券。除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外,另外三次都导致了明显的通胀压力,整体CPI增长的高点分别为20%、13%和8%,并且持续时间均较长,从首次突破3%到首次降至3%以下,一战用了60个月,二战为34个月,新冠大流行目前已经持续11个月——根据美联储关于通胀期限结构的预测,还需12个月左右才能降到3%以下。在2022年3月21日的演讲中,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目标是3年内将通胀降到接近2%。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通货膨胀之所以演变为70年代的“大滞胀”,虽然直接驱动因素是财政赤字的扩张,但美联储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只是没有以扩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图5:美国联邦政府赤字率和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

数据来源:FED,CEIC,笔者绘制

说明:美联储持有的国债变化包含短期到长期的所有联邦政府证券。

历时百年,美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以及美联储与财政部的关系以及全球化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年前是工业社会,现在是服务主导型社会;百年前是商品货币时代,现在是信用货币时代;百年前的美联储更像是财政部的“出纳”,现在的美联储则具有完全的货币政策自主权。百年前的世界经贸关系是在帝国秩序下进行的,现在是主权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以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和浮动汇率制在全球的推广为分野,再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的确立,货币数量与通胀的相关性也发生了变化。虽不能将三个案例中的通胀压力都归因于财政赤字货币化,但货币作为持续高通胀的必要条件则是一条久经历史考验的经验法则。财政赤字货币化具有显著的通胀效应。

Bordo和Levy考察1800年以来美国和英国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发现战争时期政府开动印钞机征收“通胀税”是普遍现象。在20世纪初的两个和平时期,债务融资支持的财政赤字也产生了通货膨胀。对比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时期的政策,他们认为后疫情时代的通胀压力更大。现实情况也符合作者的预测。任何方式引发的通胀都是对债权人征收通胀税,对于其灾难性后果,凯恩斯在《货币改革论》中做了详细阐述。这一融资手段是有限且不可持续的。列宁说:“要想颠覆现有社会的基础,没有比货币贬值更绝妙、更可靠的办法了。”

事前看,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低通胀、低利率和菲利普斯曲线的平坦化的事实确实提高了MMT的可操作性,但事后看,MMT的实践也有可能推翻其自身的逻辑自洽性。因为有充分的理论和经验证明,财政没有“免费的午餐”,长期低利率和不断上升的债务比率是一对矛盾体——债务杠杆率的提升终会导致利率的上升。学术文献的共识估计是,政府债务杠杆率每增加1%,10年期国债利率就会提高略高为3.5bp。

基础货币如同央行发行的零息债券。若合并财政部与央行的报表,货币与政府债券都是公共债务。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本质是预算软约束,其对财政纪律、美联储的独立性和美元信用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如同物理世界不存在永动机一样,经济世界也没有永动机。一旦通货膨胀最终推动利率中枢的抬升,进而打破“税收-美元-美债”闭环,全球都将为此埋单。债务货币化、美联储独立性和美元信用是一个“不可能三角”:维护美元信用要求保持美联储独立性,却与债务货币化不相容。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时期一系列的紧急信贷支持计划模糊了货币与财政的边界。美联储应警惕财政主导权力的回归,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美联储庞大的和不受货币政策规则约束的资产负债表为创造了采取预算外财政和信贷分配政策的机会和动机。”

“我们从历史研究中得到的教训是:避免战争;审慎使用货币政策来维持财政赤字;避免财政主导;保持央行独立性;稳定通胀预期;并推行有利于增长的经济政策……忽视历史教训可能会给政策制定者带来风险。”令人担忧的是,政策制定者们都在被历史裹挟着向错误的方向前进。理论上,在MMT的框架内,主权信用货币发行国不会出现主权债务违约,尤其是像美国这样的国际货币发行国。这并不符合历史经验。英镑的教训还历历在目。美国长期以来的财政与国际收支“双赤字”仍在侵蚀着美元的信用,这是美元体系固有的矛盾。实际负利率是美国国债透支美元信用的一种表现。随着美国经济份额的下降、中美经济相互依赖性的弱化和俄乌冲突催化的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美元信用靠什么来重建?

五、结语

从理论到实践以及对实践效果的评估,MMT都是分歧远大于共识的领域,一方面是因为MMT从方法论到政策立场都是反主流的,而经济学的话语权仍牢牢掌握在主流经济学家手里,在我们学习的从初级到高级的经济学教科书里都不见MMT的踪影。另一方面,甚至在MMT阵营内部,也很难说立场是完全一致的。在公共讨论中,支持者往往神化了MMT,反对者又妖魔化了MMT。双方很难找到交集,与理论发展和政策制定都无益处。在许多方面,笔者也持保留意见,如央行独立性问题,财政与央行的分工就如同政府与市场的分工一样重要;再比如在“三元悖论”问题上,虽然浮动汇率制确实可以增强国内政策自主性,资本流入也能弥补国内资本的短缺,但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贸然推动汇率自由浮动和资本账户开放,或者过于依赖外向型融资的话,也可能引发货币危机。

一个有益的做法是将MMT视为一种描述性而非因果推断的工具。资金流量-存量的一致性关系只是数量上的对等关系。它提供了一种有别于主流经济学的世界观,有助于从全局视野把握经济运行的结构特征,对主权货币国家如何制定政策有较好的启示意义,也给非主权货币发行国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BezemerD.J,2010.Understandingfinancialcrisisthroughaccountingmodels.Accounting,OrganizationsandSociety,(35),676-688.

Blanchard,2019.PublicDebtandLowInterestRates,AmericanEconomicReview,Vol.109,NO.4,April.

BordoandLevy,2021.DoEnlargedFiscalDeficitsCauseInflation:TheHistoricalRecord,EconomicAffairs,41,p.59-83.

CongressionalBudgetOffice(CBO),2021.The2021LongTermBudgetOutlook.Washington:CBO(March).

Cline,William,2021.USDebtSustainabilityUnderLowInterestRatesandAftertheCOVID-19Shock.CATOJournal.

KleinandPettis,2020.TradeWarsAreClassWars,YaleUniversityPress.

RachelandSummers,2019.OnFallingNeutralRealRates,FiscalPolicy,andtheRiskofSecularStagnation.BrookingsPapersonEconomicActivity(March):1–68.BPEAConferenceDrafts,March7–8.

Sargent,1982.TheEndsofFourBigInflations,NBERworkingpaper.

Waller,2021.Treasury–FederalReserveCooperationandtheImportanceofCentralBankIndependence,Fedspeech.AtthePeterson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Economics,Washington,D.C.

巴蒂亚:《货币金字塔:从黄金、美元到比特币和央行数字货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

陈达飞、邵宇,2020.货币与经济周期分析的存量-流量一致模型——一个基于国民账户体系的宏观建模方法,《经济学报》,第19卷.

格雷伯:《债:第一个5000年》,中信出版社2021年版。

辜朝明:《大衰退:宏观经济学的圣杯》,东方出版社2016年版。

古德哈特和普拉丹:《人口大逆转》,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版。

兰德尔雷:《现代货币理论》,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

莱恩哈特和罗格夫:《这次不一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版。

马汀:《货币野史》,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明斯基:《稳定不稳定的经济》,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2:36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