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专利数激增,“区块链”或大有可为_数字人民币怎么把钱转到银行卡交易失败

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佘云峰

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到试点中,而“数字货币”相关的专利申请也不断更新。

数币未到,专利先行

2019年年底,关于DCEP试点的消息不胫而走。12月初,《财经》报道,由人民银行牵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等企业共同参与的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点项目,有望在深圳、苏州等地落地。

而同样是2019年,Facebook提出了推出数字货币Libra的计划,并提前发布Libra白皮书。Libra的出现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数字货币竞争,原因是Libra对应的是一篮子货币,对主权货币造成了威胁,引起了各国监管对其担忧的升温。

可以说,2019年是央行数字货币的转折之年,2020年则是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元年。如今,数字人民币在第一批的深圳、苏州、成都、雄安以及北京冬奥会场景之外,新增上海、长沙、海南、青岛、大连、西安六个试点城市,目前初步形成了“10+1”的格局。而在数字人民币到来之前,可以说早在2016年央行便开始了央行数字货币的专利布局以及行业研究。

广州无线电集团:开展区块链业务,推动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落地:金色财经消息,5月13日,在《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上,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黄跃珍表示,作为人工智能及软件和信创产业链主单位,广州无线电集团已经初步完成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数字经济核心要素和在专用和民用场景的全面布局。(广州日报)[2022/5/14 3:15:10]

通过梳理与央行数字货币相关的专利,其中提出相关专利的央行系研发机构主要有三家: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以及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在2016-2019年间共提交了97项专利。

其中,数研所是三家机构中专利数量最多的,从2017年到2019年间共申请了65项,主要集中在2017年,共申请了48项,两个重要的是时间节点是6月26日和12月28日,2018、2019年分别申请了4项和13项,时间跨度较长;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研究所申请的22项都集中在2016年3月25日,非常集中;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两家研究所申请的与DCEP相关的专利最少,共有10项,但是时间跨度较大,在2016-2018年间都有覆盖。

神州信息:数字人民币业务正稳步推进:12月15日,神州信息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数字人民币相关业务正稳步推进,承接了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的数字人民币相关系统建设项目,并陆续验收交付。未来公司将围绕加密数字人民币的电子支付,积极在预付费卡、供应链金融、物流等场景进行布局。(财联社)[2021/12/15 7:40:59]

从功能性上看,相关专利涉及到顶层设计、钱包设计、银行间结算、区块链、交易兑换、芯片卡等各个方面。

由此可见,央行在数字货币领域的研发工作上具备较高的前瞻性,为数字人民币的研发作了充分的准备。

聚焦“区块链”,大有可为?

如果说2016年-2019年期间,央行对于数字货币仍然处于研究和准备阶段,那么从2020年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开始,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正式进入了发展阶段。

北京将围绕2022年冬奥会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更多试点应用: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下一步,北京将围绕2022年冬奥会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更多试点应用,持续深化落实“两区”政策,不断完善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和金融科技应用场景试验区建设,提升北京智慧城市服务水平,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北京冬奥会支付环境建设做好服务保障。[2021/2/6 19:05:00]

2020年-2021年上半年期间,数研所共计申请了30项专利,其中明确关于数字货币的仅有5项,涉及到区块链技术的有高达23项,包括数字证书、交易凭证、智能合约、数据处理、共享文件等多个方面。

尽管其中这些专利没有明确表示与数字人民币相关,但是数研所作为央行下属单位,是数字人民币官方研发机构,是金融科技行业国家队成员,是国内最早区块链实践机构,也是数字货币国际规则参与者。因此,其专利布局多少都有可能会与数字人民币相关,未来或可能应用到数字人民币的某个方面。

上海“十四五”规划:开展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1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其中提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加强金融科技研发应用,加快推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5G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核心技术研发攻关。

推动在沪设立国家金融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开展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

前不久,上海市市长龚正在第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今年将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在之后的上海市政府报告中也提到:持续推动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继续集聚一批功能性、总部型机构,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

实际上去年12月10日,上海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其中就提及积极争取数字货币运用试点,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更早,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上海金融科技公司。

截至目前,数字人民币已经在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城市以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开展试点,第二批试点还将继续新增上海、长沙、海南、青岛、大连、西安六地。其中上海作为第二批重点城市之一,在数字人民币的场景应用和试点推广上需要抢得先机。(移动支付网)[2021/2/1 18:34:57]

另外两个央行下属机构,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去年至今一共申请了22项专利,明确关于数字货币的仅有2项,其中大部分为区块链相关技术专利。

“数字人民币封闭测试”登上微博热搜:“数字人民币封闭测试”登上微博热搜榜,现以215710的搜索热度排名第38位。[2020/4/18]

而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期间申请了8项专利,其中大部分都是关于印钞造币的相关技术专利,包括纸张、印码、材料、防伪等方面,已经没有了数字货币的相关专利。可以看出经过时间的沉淀之后和产业的发展之后,产业角色和职能的划分已经更加的清晰。

从数研所去年至今的专利统计图可以明显看见关于区块链的专利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尽管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分布式与数字人民币中心化管理的双层运营体系并不融洽,但是实际上数字人民币的系统是采用的分布式、平台化设计,在一些特定层面区块链能够配合其它技术产生好的效果。

这一点在此前《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和吹风会发言中也有体现,针对区块链技术在数字人民币体系中的应用,穆长春表示,区块链具有数据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等优势,但存在性能和可扩展性上的缺点,更适用于低并发、低敏感的资产确权、交易转让、账本核对等场景。根据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人民银行探索了区块链在贸易金融、确权交易、交易对账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比如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和数字票据交易平台。

因此在数字人民币的交易层,由于支持高并发、低延迟,实现公众直接持有央行债权,采用了中心化架构,所有跨机构交易均通过央行端进行价值转移;而在发行层,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点即可以充分利用。?

他表示,在数字人民币支付体系的发行层,基于联盟链技术构建了统一分布式账本,央行作为可信机构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将交易数据上链,保证数据真实准确,运营机构可进行跨机构对账、账本集体维护、多点备份。同时,利用哈希算法不可逆的特性,区块链账本使用哈希摘要替代交易敏感信息,实现不同运营机构间数据隔离,不仅保护了个人数据隐私的安全,亦可避免分布式账本引发的金融数据安全风险。

聚焦“区块链”,大有可为?

除了央行机构之外,其它市场主体对于“数字货币”的兴趣也相当浓厚,其中不乏有大部分是数字人民币的参与方。

据移动支付网统计,2020年至今共计有271个关于“数字货币”的专利申请发布,不到两年的时间专利申请数量甚至超过了2016年-2019年的总数。其中个人申请专利49个,企业申请专利共222个,占比超过8成。其中还包括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以及银行、支付宝等机构。

由此可见,大部分企业甚至个人对于数字货币的热情很高,近年来的专利数量也逐渐增多。不过对于数字人民币目前市场环境而言,尽管各地试点正在火热推行中,但是较多参与企业仍然对其前景表示迷茫。

相关人士向移动支付网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仍然处于试点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市场联系,大多数参与试点的企业仍然是免费推进相关应用的落地,商业模式仍然不明确,这一点是部分企业迷茫的关键点。?

不过也有部分参与企业态度比较积极,其认为数字人民币的未来前景广阔。此前拉卡拉在投资关系活动中表示,未来从市场规模看,相当一部分的现金交易、钱包支付及银行体系内的转账交易等将转化,会促使数字人民币支付交易规模增长。而对于商业模式,拉卡拉认为未来收费是可以明确的,但是费率还不确定。?

总而言之,目前数字人民币在监管和试点的双重驱动之下,市场热度高涨,企业专利布局也印证了这一点。但是在商业模式不明晰的当下,市场红利还并未显现,无论是用户端的接受度还是产业链的合作协同仍然需要时间的检验。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3:69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