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达鸿飞:产业区块链价值需要时间沉淀_IDNA

7月10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区块链论坛上,分布科技凭借「钢宝数字监管仓动产质押融资平台」入选零壹财经·零壹智库、01区块链作为执行主编推出的《2021全球区块链创新应用示范案例集》,同时也成为入榜《2021全球区块链企业创新50强》。

一家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如果在其所处的行业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其创办的企业早期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分布科技的创始人达鸿飞恰好就是这样的区块链行业意见领袖。

但如果我们想要了解像分布科技这样的区块链企业能否在较长的时间段内获得更大的成就,企业硬实力往往起着更具决定性的作用。

达鸿飞: Neo推出Flamingo 开启DeFi下一局:8月27日,Neo Golbal Development孵化的全新DeFi生态项目Flamingo已启动,预计将在九月中旬正式上线。目前Neo在DeFi方向上已实现资产和流动性的基础布局,本次启动的Flamingo(flamingo.finance)是一个集成资产跨链、AMM、合成稳定币、合约交易及质押奖励的综合性DeFi协议 。

Flamingo是DeFi领域实现多链资产跨链的协议,初期支持BTC, ETH和稳定币等主流资产;Flamingo在产品和机制上的设计优化可使投资人资金利用率相比目前DeFi协议提高400%;项目通证FLAM遵循100%基于贡献分配,无私募,无预挖,无团队分配。Neo是一个社区驱动的开放生态,欢迎社区参与者共同建设。[2020/8/27]

为了全面了解分布科技,01区块链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间隙找到了「达叔」,请他为分布科技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做一些「注脚」。

Neo创始人达鸿飞:区块链破圈存在三个挑战:金色财经现场报道,8月5日“2020 Cointelegraph中文大湾区·国际区块链周”在深圳举行。Neo创始人达鸿飞在会上发表演讲“Neo的再进化:区块链的破圈之路”,他表示,区块链破圈存在三个挑战:第一,行业市值规模小。截止2020年6月,区块链的估算总市值为0.27万亿;第二,企业采用程度低。2019年企业采购花费27亿美元,而IT基建达到1345亿美元;第三,生态体验破碎、合规进展缓慢、缺乏数字化标准。这些都是未来区块链行业发展要解决的问题。[2020/8/5]

原NEO Council正式变更为NEO Foundation 并由达鸿飞与张铮文担任联合主席:NEO在Twitter宣布,原NEO Council正式变更为NEO Foundation,并由达鸿飞与张铮文担任联合主席,负责NEO Foundation决策。NEO Foundation全资成立了NGD(NEO Global Development)和NGC(NEO Global Capital)。前者负责执行NEO Foundation制定的战略,致力于技术研发、社区运营和市场发展;后者是注册于新加坡的盈利性持牌基金管理公司,将作为投资机构推动优秀区块链项目发展。NGC由NEO Foundation全资成立,但管理的基金接受其他有限合伙人。[2018/5/22]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区块链论坛特设了由区块链技术加持的纪念徽章NFT收集抽奖活动,该NFT方案由分布科技独家提供。

金色财经现场报道 NEO创始人达鸿飞: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会成为主流的交易方式:金色财经现场报道,在2018区块链技术及应用峰会上,NEO创始人、Onchain分布科技创始人兼CEO达鸿飞认为,中心化的交易所存在各种问题,未来会走小坡路,而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会成为主流的交易方式。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应该至少满足以下五点:很高的处理能力,完善的共识机制,良好的操作性,要受到监管,以及一个稳定货币的方案。[2018/3/30]

产业区块链这件事,还挺烧钱的

达鸿飞坦言,做产业区块链「还挺烧钱的」,尤其是用人成本。「原来是跟阿里、腾讯抢人,现在是跟拼多多等互联网大厂抢人,还曾一度与做人工智能的公司抢人」,不过分布科技仍能相对给出具有吸引力的offer。

与成本相对的是营收。「目前我们基本能做到盈亏平衡」是达鸿飞对目前分布科技经营状态的基本判断,而提及支撑这一状态的基本面,他认为分布科技所处的供应链金融赛道未来将会是千亿级的蓝海市场,而这一赛道的头部竞争者将获得不低于百亿的市场份额。

对于如何在未来打破盈亏平衡状态进而获得不错的回报,达鸿飞认为产品标准化路线将是「必由之径」。「因为我们现在大部分区块链企业的产品还在定制化阶段,一旦某个技术平台研发的产品比较成熟了,那么理论上就可以做产品标准化,研发成本就可以平摊到产品的每一个拷贝的销售里面去,这时候就相对容易打破盈亏平衡。但如果每次都是像做IT外包,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那开发的成本就一定很高。」

相对标准化的开源框架:DNA

分布科技2017年发布的DNA被称为中国首个开源区块链技术框架,2020年4月分布科技发布了DNA的2.0版本。分布科技的DNA开源区块链框架可以同时支持联盟链、私有链等不同应用类型和场景,快速与业务系统集成。DNA2.0作为国内完全自主可控专为政企量身定制服务链解决方案,针对行业痛点并发挥其技术优势,帮助政府和企业实现大规模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应用业务。目前,分布科技的DNA开源技术框架目前在与钢宝股份、朗盛集团和戴姆勒等企业,以及贵阳“身份链”、铜仁市“梵华星云”等项目的合作中均有应用落地。

在达鸿飞看来,未来当DNA上的业务模块足够多,「最终做到像微软Office那样,只需要一个服务订阅账号就可以接入各类服务,那么就可以保证有比较强的营收能力了。」

大趋势:底层协议的开源

达鸿飞认为「区块链技术不开源或者一直不开源就显得非常奇怪了」,因为就区块链技术本身来说是要「可验证」的,因为大家对区块链技术的所谓「信任」一部分来自于对底层代码的信任。「区块链技术如果不是开源的,实际上我们就需要相信开发者是可信的,但这种信任模式就又回到了传统的中心化信任模式。」此外,达鸿飞还认为「区块链技术开源会是未来的大趋势,尤其是协议型或平台型区块链技术更应该顺应开源趋势。」

迎接未知带来的挑战

达鸿飞口中的分布科技是需求驱动的产业区块链技术平台,着力于供应链金融领域。「我们是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的中立技术平台」。虽然「这种基于区块链的新型协作模式可以带来很大的生产效率提升,但是想要让大部分市场主体包括银行金融机构和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都同时切换到新的模式中来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达鸿飞认为,无论是对分布科技还是对任何做产业区块链的企业而言,怎样能把大家都拉到一个“局”里面来很不容易。这也是分布科技目前业务拓展上最大的挑战,能不能成功以及需要做多久都是未知数。

不过「达叔」是乐观的,对他来说或许「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目前做产业区块链最好的状态,他认为「时间会沉淀一切价值」。

*本文节选自《01区块链》,作者雨林,原文名为《分布科技达鸿飞:产业区块链价值需要时间沉淀》。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3:79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