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K:北京大学陈钟:加强联盟区块链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迫在眉睫_区块链通俗易懂的说法

在10月29日开幕的成都首届国际区块链产业博览会上,联盟链成为参会专家和企业的核心话题。按照北京大学教授陈钟的说法是:“当区块链的应用价值逐渐显现,监管友好的联盟区块链越来越被各方重视。”

陈钟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和北京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既包括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更包括区块链技术对网络信息安全带来的挑战。陈钟团队创建了一个面向监管科技与金融科技应用的联盟链平台——博雅正链,运行着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科技试点项目,将最前沿的区块链研究与实践深度融合。

11月5日,《链新》采访了陈钟教授。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应用,到区块链安全防护的现状与特点,陈钟教授全面地阐述了区块链安全防护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应对方法。“下一个十年,将是区块链大发展的时期,‘上网’和‘上云’之后是‘上链’。”陈钟表示,为了让中国区块链创新与集成应用走在世界的前列,加强联盟区块链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迫在眉睫。

北京大兴:应用区块链技术积极推进反向定制、数字零售等数字经济模式:金色财经报道,北京市大兴区印发《大兴区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方案》指出,大兴将积极培育在线新消费,应用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反向定制、数字零售等数字经济新模式。[2021/11/6 6:34:58]

最早出现的区块链项目都是公有链系统,如面向公众、人人可参与的比特币系统(Bitcoin),以及平台化、支持多个应用的以太坊(Ethereum)系统。陈钟介绍,比特币的特点是匿名、去中心化、支持加密货币,以太坊的核心价值在于智能合约,它们都是非许可的公有链。“当区块链的应用价值逐渐显现,监管友好的联盟区块链越来越被各方重视。”

北京大学研究员肖臻:当前隐私计算方案普遍计算效率较低:金色财经现场报道,10月22日,2021云栖大会-蚂蚁链“区块链+”可信链接技术发展与实践分论坛在杭州举行。北京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肖臻以《区块链+隐私计算融合技术趋势》为题进行分享。他指出,隐私计算的目标是数据所有权和数据使用权的分离,前景十分宏伟。但现在,隐私计算的发展仍处于早起阶段,并没有实现通用。其涵盖了联邦学习、安全多方计算、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TEE可信执行环境等技术。

肖臻指出,当前隐私计算方案普遍计算效率较低,零知识证明验证效率低,同态加密消耗资源多,查分隐私降低模型精度。而TEE的新人员与硬件厂商高度绑定,影响可信度,同时存在侧信道攻击的可能性,存在安全隐患。

肖臻介绍,区块链领域中应用最多的零知识证明是zk-SNARK技术。Zcash是zk-SNARK的第一个广泛的应用,Filecoin利用zk-SNARK完成了复制证明和时空证明。[2021/10/22 20:49:21]

相比于公有链的完全去中心化,联盟链参与的节点须经过许可,通过面向联盟成员的共识机制实现多中心化,支持跨部门的业务协同。联盟链有利于监管部门的介入和监管。

人物丨北京大学邓小铁:区块链没有保护专利的基因: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邓小铁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区块链没有保护专利的基因,开源社区中公开算法往往会带来很多风险。所以有的区块链公司选择不公开算法,通过自己的市场权威获取公众信任。这是在分布式状态下相对中心化的做法:你相信我就好。通过这种“间接共识”推动市场的做法,在 “扩散能力”方面有局限性。[2018/6/25]

Facebook的Libra项目,就是试图利用联盟链系统,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依托联盟链技术和联盟协作,是确保Libra体系建立可持续、安全和可信的支撑框架的唯一途径。如果成功,Libra将对消费者和投资者,以及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系统产生颠覆式影响。

金色财经现场报道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何小峰:新时代科技金融的融合发展模式:金色财经现场报道,在西部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何小峰以《新时代科技金融的融合发展模式》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科技要支持金融的发展。新时代的企业发展模式,必是科技与金融的融合,这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有很重要的意义。最新的智能化技术,通过利用意念控制机器,脑机接口技术可改变思想对于人类的意义。资本四重奏对接工业4.0,PC、HC、FC、NC分别代表物资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自然资本支撑着人类的生存和经济发展,并且给商业和社会带来直接及间接的利益。[2018/4/28]

目前区块链落地有五大领域: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包括实体经济、数字经济、民生领域、智慧城市、城际互通、政务服务六大应用场景。

陈钟表示,2019年可以说是联盟链新起点,上述政府倡导的所有场景应用都在联盟链范畴内。而对联盟链的监管,中国政府走在前面。

2019年2月15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的《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开始实施,要求区块链服务提供者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管理系统填报备案信息。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其对外提供服务的互联网站、应用程序等显著位置标明其备案编号。

三批备案共计730个编号,颁发给了571个法人实体。从备案情况来看,金融行业是区块链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包括存证、票据、供应链金融、金融服务平台等细分应用。

国家网信办强调,备案仅是对主体区块链信息服务相关情况的登记,不代表网信办对其机构、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已备案主体后续将接受网信办及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安全是区块链未来的生命力保障之一。如何围绕物理、数据、应用系统、加密、风险控制等维度构建安全体系,是目前的重要问题。”陈钟介绍,强调监管,是因为区块链技术的安全面临着多个方面的挑战:随着高性能、量子计算发展,所用加密算法存在被破解的可能;共识机制只能在限定范围内保证安全;各类攻击挑战大众对智能合约的信任;编码及运行系统中不可避免存在代码漏洞;交易双方并非不可追踪而泄露隐私等。

为了应对风险挑战,需要从四个方面推进。首先是加强联盟区块链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然后是加强联盟区块链漏洞管理与最佳实践,还有要加强联盟区块链安全标准与评测体系建设,另外加强区块链安全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也必不可少。

陈钟表示,这四个方面都很重要,如区块链行业标准可以说“急用先行”,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技术行业和金融行业。例如,工信部发布的SJ 行业标准《工业区块链参考架构》(2018-2193T_x0002_SJ),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JR/T 0184—2020)和《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 评估准则》(JR/T 0193-2020)等。此外,首批71位专家组成的全国区块链与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将研究和建立区块链行业的国家标准。

“这四个方面中,加强联盟区块链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迫在眉睫。因为区块链的核心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和变化中,只有主导了区块链的核心技术,中国在区块链的创新和集成应用方面才能够走在世界的前列。”陈钟介绍,教育部2020年5月6日发布的《高等学校区块链技术创新行动计划》,选择了区块链八个方面的核心技术进行攻关行动,将会对联盟链的发展路径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 | 韦之

编辑 | 尹岳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7:24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