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N:Polygon爆火,Layer2的战争还没开打就结束了?_Crystal Of Dragon

作者|Azuma?编辑|郝方舟

出品?|?Odaily星球日报

Polygon彻底火了。

尽管市场突逢历史级大跌,但整体来看,MATIC在过去半个月内的二级市场表现仍称得上相当强劲。上周,Polygon成为了首个流通市值超过百亿美元的Layer2项目,519惊魂夜中,MATIC企稳之后的跌幅收复也相当迅速,日线甚至曾一度转阳。

截止5月21日11:30,MATIC报价1.81美元,流通市值约110亿美元,跻身加密货币市值排行前15名。

虽然二级市场趋势向来变幻莫测,难以捕捉,但就Polygon的情况来说,基本面的蓬勃发展无疑是其此番爆发的主要原因。

高速扩张的?Polygon?DeFi?版图

最近几个月,Polygon网络的生态扩张速度堪称惊人。

Aave、Curve、Sushiswap、1inch、Opensea、Zapper等等诸多以太坊生态内的知名项目均已部署了自己的Polygon版本,且已积累了相当可观的锁仓资金。截止发文,锁定在Polygon版本Aave之上的资金已超58亿美元;锁定在Curve及Sushiswap之上的资金也都突破了6亿美元关口。

Polygon生态的快速爆发原因大致可归为亮点,一是Polygon自身此前已启动了1亿美元的基金,以推动该网络之上的DeFi采用,上文提到的Aave、Cvure、Sushiswap均是该基金的受益者,用户在为这些DeFi产品提供流动性的同时也会获得Polygon给出的MATIC代币奖励。

T-Mobile所有者德国电信加入Polygon验证者行列:金色财经报道,在美国也拥有T-Mobile的德国商业巨头德国电信宣布,它现在正在担任Polygon的验证者。Multimedia Solutions GmbH (MMS) 是一家专注于帮助中小型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子公司,正在领导这项计划。[2023/6/1 11:51:31]

但最关键的还是第二个原因——作为以太坊的原生Layer2,Polygon良好的EVM兼容性允许基于以太坊一层搭建的DeFi项目仅作简单调整即可轻松迁移至该网络,同时Polygon也能够提供远高于一层的性能以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链上操作成本。Messari研究员MiraChristanto此前就曾指出,Polygon网络的交易量已达到了以太坊一层的三倍,但全网总gas费仅为前者的0.01%。

性能和成本优势成为了Polygon生态快速扩张的基石,再辅以专项基金的加持,以及DeFi龙头们登陆所带来的广告效应,一时之间,大量项目开始涌至Polygon。如果你很早就关注了Polygon的官方推特或是加入了官方社群,应该可以清晰地感知到Polygon宣布新项目集成的公告更新速度有着明显提升,从年初的“几天宣一个”到后来的“一天宣几个”,再到现在,一些小型项目进驻后已不会再特意广而告之了。

Polygon与新银行应用程序Hi达成合作:金色财经报道,Polygon已经与新银行应用程序Hi合作,创建了一个平台,允许用户为以web3为重点的借记卡铸造NFT。持卡人可以在全球9000万家商户消费加密货币或法定货币。用户还可以为他们的借记卡封面制作任何个人的NFT,无论是节日照片还是个人照片,而无需支付gas费。(the block)[2022/12/20 21:55:03]

AwesomePolygon?数据显示,当前Polygon生态内的Dapp时数量已达273个,基础设施及开发工具数量已达59个。?

生态的爆发为MATIC带来了更多的使用场景。ViewBase?数据显示,过去一段时间,交易所内的MATIC代币一直在持续流出,结合链上锁仓资金的水涨船高,不难想象这些流出交易所的MATIC大多都是转移到了链上DeFi应用之内。一般来说,交易所持仓数量减少是二级市场的一项积极指标,这或许也是MATIC过去一段时间强势表现的辅因之一。

有意思的是,MATIC代币持续流至Polygon链上也造成了一个很独特的现象,由于MATIC代币进出一、二层网络只能走Plsama通道,这一通道进入二层只需要几分钟,退出却需要一周。这就造成了MATIC进入二层非常顺滑,但回归一层却并不通畅,因此一层网络的ERC20代币较主网代币存在较明显溢价,这一溢价状况在中心化交易所的报价上有着明显体现,比如币安上的MATIC价格就要明显高于AscendEX。我也曾尝试过套利,但实际操作后发现,由于缺乏同时支持两种代币的交易所,Plsama通道的这一退出限制让套利很难实现。?

德国大众汽车南非子公司为新款Polo推出交互式NFT广告活动:金色财经报道,据 NFT evening 消息,德国汽车制造巨头大众旗下南非子公司Volkswagen SA宣布为新款Polo推出交互式NFT广告活动,并且在 OpenSea 上发布了 100 个独特的 NFT,参与者可以找到隐藏在广告中的 NFT 截图并发布到大众汽车官方社交媒体账户以赢取奖品。据悉,100 枚 NFT 中有三个是“黄金级 NFT”,最先找到的人可以拿到PlayStation 5 和大众汽车高级驾驶课程等奖励。[2022/4/15 14:27:31]

链上生态的爆发以及币价的持续上扬也给Polygon带来了更高的的关注度,在可作为辅助工具来判断市场趋势的CoinGecko热搜榜上,MATIC和另外两大现象级币种DOGE、SHIB几乎成了三大钉子户,基本每天都“住”在榜上。?

此前的极端行情中,以太坊一层网络的gas费用一度飙升至1000Gwei以上,这也给Polygon拉来了新一轮的关注。业内知名投资人、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董事总经理曹寅在个人朋友圈就表示,如果不是自己早就将所有DeFi仓位搬到了Polygon上,这种极端行情下很可能遭遇清算,因此预计在这场黑天鹅过后,Polygon网络上的资金锁仓量将继续飙升。

争议并存,Polygon究竟算不算Layer2?

然而,伴随着关注度的提升,迎面扑来的不仅仅是褒奖,也有争议。?

MXC抹茶锁仓挖矿POLS认购额度超5800万MX 最高年化收益触达17200%:据官方消息,MXC抹茶第二期新币挖矿产品增设“无上限MX挖矿POLS额度”,当前认购额度超过5800万MX,最高年化收益触达17200% 。本期新币挖矿产品支持锁仓MX挖矿POLS,单名用户最低认购额度100MX,总认购额度无上限限制。详情请查看原文[2020/10/2]

5月16日,也就是Polygon市值跻身加密货币市值排行前20的当日。Layer2赛道另一大明星项目Starkware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UriKolodny在表达恭喜之余的同时又补了一句:“值得注意,Polygon应该算作侧链,而不是Layer2,Layer2的安全性依赖于以太坊,侧链的安全性与一层并不相关。”

就此,Polygon联合创始人MihailoBjelic发表了一系列回复,其核心内容包括:

Polygon并非侧链,而是一整套扩容解决方案;

Polygon的PoS链有着完全去中心化的验证人集,且有着28亿美元用于质押以保证网络安全;

称Layer2比侧链方案更安全具有误导性,比如StarkWare的Rollup方案就只有一个PoA运行节点,该节点可能宕机,或是在交易上放纵权力。

Starkware为什么要这么说?Polygon又为何如此回答?这要从Layer2的技术迭代开始讲起。如何扩容以太坊一层网络长期以来一直是加密货币世界的主线任务之一,在过往历史中,状态通道、侧链、Plsama等多种解决方案都曾有过风光时期,但最终都因为各种各样的限制而未能成为社区普遍共识,直到Rollup方案出现,在V神等一众大V的肯定以及多家优秀团队的钻研及推广下,社区渐渐认可了Rollup方案是以太坊扩容的基本路线。

动态 | Celer Network与Web3基金会合作为Polkadot开发第2层可扩展性:金色财经报道,Layer 2扩容项目Celer Network和Web3基金会正合作在Polkadot生态系统上开发第2层可扩展性。通过此次合作,Celer Network将其状态通道网络技术构建为Pallet,并将考虑将其作为专用平行链(Parachain)的基础,从而实现近乎即时、低成本和免信任的交易。[2020/2/21]

Polygon的前身是MaticNetwork。由于起步较早,在该项目尝试扩容以太坊之时,Rollup的共识尚未崛起,该项目当时选择的方向是利用侧链进行链下计算,同时利用Plasma框架和去中心化的PoS验证来确保资产安全性,实现规模化,最终,MaticNetwork基于这一方向完成了两种扩容解决方案的开发——PlasmaChain和PoSChain。?

随着Rollup共识的崛起,MaticNetwork于今年1月宣布升级为Polygon,并决定开发OptimisticRollups、zkRollups、Validium等全新的扩容方向,以成为以太坊链上首个Layer2聚合器。但截止目前,Polygon仍未彻底完成这些新扩容方向的开发工作,暂时能够稳定运作的方案仍只有PlasmaChain和PoSChain,且考虑到退出问题,除MATIC本身之外的其他币种在进出一、二层是一般更倾向于选择第二种方案。?

这也是Starkware方面向Polygon“开炮”的起因。Polygon的PoSChain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侧链,官方给出的定义为“提交链”,其安全性与以太坊并未绝对绑定,MihailoBjelic本人在回答社区提问时也曾明确提及:“PoSChain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是Layer2。”

但正如MihailoBjelic的回应,UriKolodny的指责似乎并不是那么站得住脚。

其一,即便Polygon的PoSChain不能算是Layer2,但也不能忽视另一套解决方案PlasmaChain,更何况Polygon已承诺将开发OptimisticRollups、zkRollups、Validium等新方案。

其二,UriKolodny的发言多少会给读者造成“Polygon不够安全”的印象。但实际上,Polygon此前已关闭了所有基金会节点,验证人节点已实现完全去中心化,当前全网的质押总金额也已高达数十亿美元,居于所有PoS类网络的前列。此前,Polygon已出块逾1400万个,网络层面未出现安全故障。

这场讨论在海外Layer2社区内吸引了一定的关注度,但国内社群却呈现着截然不同的画风,Odaily星球日报向一位MATIC持币者询问了其看法,得到的回复很简单:“哈哈哈Starkware酸了。”

话听起来很直白,但似乎又不是胡言乱语。细看Layer2赛道的发展状况,面对究竟是该“先发展生态,再落地Rollup方案”还是“先落地Rollup方案再发展生态”的灵魂发问,Polygon所走的方向似乎与其他头部项目截然不同。

回到Polygon与其他项目走上岔路的那个时间点,Layer2赛道的战况看起来还是一两个DeFi龙头配一个明星二层项目,各家势均力敌。但短短几个月内,战局已发生了剧变,在多家项目尚未发布完全公开的主网之时,Polygon迎来了Aave、Curve、Sushiswap、1inch等应用层的强大助力,天平出现了倾斜,也无怪社区之内会调侃一句“Layer2的战争还没开打就结束了”。?

从战局变化来看,Starkware一方的发言多少有些值得玩味。

玩笑归玩笑,回到Polygon算不算Layer2这个问题。Layer2似乎并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这是一个针对以太坊Layer1的相对概念,但具体采取什么样的交互方式却什么没有特定限制,在外部EVM兼容链爆发的当下,BSC、NEAR等等外部公链有时也会被看作是以太坊的广义Layer2。

在这方面,Mihailo的态度倒是相当开放——Polygon的定义是以太坊扩容方案,是否被称为Layer2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赋能以太坊生态。?

Polygon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JayntiKanani此前曾表示:“从一开始,Polygon就只有一项任务——推动以太坊的大规模采用。”

Polygon并未食言,NFT游戏Aavegotchi是个很好的例子。Aavegotchi曾有意基于以太坊进行建设,但高昂的链上操作成本导致开发工作推进不畅,随后,该项目成功在Polygon上找到了生长环境,如今,Aavegotchi的产品已日渐成熟,团队也已开始着手将项目重新部署回以太坊。

Layer2的战争还没开打就结束了?

文章的最后,聊聊个人看法。?

前文中我们提到了社区里的这句玩笑话,将这句选作全文标题,我确实是标题党了。

作为一个“以太坊最大主义者”,我始终坚信Layer2赛道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这一潜力之大,要远远高于Polygon当前的百亿市值。

站在当前的时间节点,Polygon确实是率先踏出了几大步,但就其自身来看,OptimisticRollups、zkRollups、Validium等新一代扩容方案的落地速度也将决定该项目的长期发展状况。

至于真正的战争,大概仍未打响吧。被某位业内大咖称为Layer2版Chainlink的Arbitrum将于月底上线主网;Optimism有着DeFi第一龙头Uniswap的助阵;Starkware也吸引红杉等顶级风投机构的支持;我个人最期待的项目,敢于挑战“零知识证明版EVM”这一史诗级难题的zkSync大概也快憋完大招了。

最后套用Mihailo的一句话结尾吧:“蛋糕非常大,不要着急。”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3:83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