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隐私计算发展脉络丨从技术起源与探索了解隐私计算备受资本青睐的原因_STPX

但随着数据带动的应用发展不断升级变革,也迎来了有关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新挑战。

数据经历了什么?人们为了保护数据做了哪些探索?又探索出了怎样的结果?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关于隐私计算技术的起源探索故事。

01

数据经历了哪些变革?

要想让数据充分发挥价值,则意味着数据需要流通与协同。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数据的流通、协同模式也经历了多轮变革和演进——

数据1.0

最初,计算机的诞生与应用带来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浪潮,数据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从默默无闻到崭露头角,随着信息化发展,数据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也开始意识到了保护数据的重要性。

在1.0阶段,数据流通与协同主要指文件或数据库形式的传输,而数据1.0阶段仅仅只保证数据实体安全,主要核心是对外部进行监管,防止外部的入侵,并不具备完备的业务属性和经济属性。

上海陆家嘴“十四五”规划:在区块链、隐私计算等领域积极构建良好生态:8月12日,上海市《自贸试验区陆家嘴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显示,“十四五”时期,陆家嘴将进一步强化国际化水平最高、生态功能最完整、营商服务最优三大优势,加快建设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推动专业服务业进一步向新经济、新业态、新领域延伸拓展,在区块链、隐私计算等领域积极构建良好生态,赋能新经济,推动数字化转型。[2021/8/12 1:50:26]

在此阶段中,数据所有权相关法律法规不明晰,该模式有较高的数据安全风险,较难保护数据所有者利益,易导致涉及用户隐私泄露以及数据被使用方二次利用甚至滥用等情况发生。

数据2.0

随着IT建设与互联网发展,数据量迅速膨胀并变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EB乃至ZB级别,大数据形态初具雏形。

大量数据在产生和汇聚时必然存在许多问题,而要解决的不只是在汇聚过程中的数据安全问题,还有数据离开本地后在协同或存储中的安全问题等。

李广乾:加密、隐私计算等方面的需求将会带动加密技术特别是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员李广乾表示,随着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世界各国都面临一场深刻的信息技术革命,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最具活力和创新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在此背景下,一些重点行业能够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比如,自动驾驶、数字家庭等就备受关注。此外,伴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对于隐私保护和跨境数据流动的要求也会有所提升,加密、隐私计算等方面的需求将会带动加密技术特别是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经济日报)[2021/8/11 1:47:24]

2.0阶段并没有完全抛弃1.0阶段的技术和产品,而是围绕中心化的技术体系为用户提供数据协同服务。并且,这个阶段除了中心化的技术,还搭配了中心化的管理机制,形成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中心化协同治理体系。

在2.0阶段,数据协同需用户发出数据使用请求,由中心化程序从元数据抽取、调用数据反馈给用户。

波卡生态身份协议Litentry与隐私计算平台zCloak Network达成合作:据官方消息,波卡生态身份协议Litentry宣布与波卡生态隐私计算平台zCloak Network达成合作。根据合作协议,zCloak Network将使用零知识证明为Litentry中聚合的用户身份数据提供隐私保护。[2021/4/16 20:28:04]

在此模式中,中心化数据接口请求每日可达上亿次,可满足较广的服务覆盖范围,保护用户隐私信息以及降低二次利用可能性。

数据3.0

由于数据本身具有流动性、多样性、可复制性等不同于传统生产要素的特性,数据安全风险在数字经济时代被不断放大,因此,对数据协同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能够通过协议或算法使得数据计算服务在不泄漏原始数据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数据价值的隐私计算技术在此阶段成为了数据协同的新范式,是对传统数据协同机制的又一次重大升级,真正实现了数据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蚂蚁链隐私计算平台通过信通院全项测评:金色财经报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大数据产品评测再度更新,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公布的评测结果,共计49家企业的106款产品通过了评审,其中,蚂蚁链数据隐私服务是本轮唯一通过全项能力测评的平台。为进一步完善数据所有权问题、数据共享、智能合约技术、协同计算等,信通院还同时牵头成立了“隐私计算联盟”。

据信通院透露,蚂蚁链数据隐私服务是本轮唯一通过全项能力测评的平台,也成为信通院“隐私计算联盟”的首批成员之一。

据悉,由蚂蚁链研发的数据隐私服务,集成了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及授权体系,支持对数据隐私计算步骤、多方协作逻辑进行可信编程,降低隐私计算技术门槛,增强隐私计算协作治理、可信审计的技术能力,提供面向隐私信息全生命周期保护的技术能力。[2020/12/21 15:58:23]

即使市场多机构需要数据协同,但通过隐私计算技术保证用户所产生的数据归自己所有,无法被他人或企业获取,并且无法对来源的数据进行篡改,保证数据运算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从而充分发挥数据价值。

Felix:隐私计算目前最快落地的场景在金融行业:5月22日19点,ARPA联合创始人&CEO Felix Xu受邀参加京东数科大咖视界,分享主题为隐私计算赋能金融数据共享。Felix就数据行业现状,隐私计算技术,以及ARPA与京东数科在金融数据领域的尝试进行了阐述。

Felix指出:隐私计算最快落地的场景在金融行业,原因是金融数据较完善、价值高、监管要求高。金融机构风控和黑名单共享对于隐私计算需求强烈,有望最先落地。同时产品需要标准化,减少对企业现有IT系统的影响。[2020/5/22]

在数据安全3.0阶段,隐私计算技术和数据密态已经密不可分,为更好守护数据流通安全,探索隐私计算从而实现数据安全成为事关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隐私计算技术打造密态数据时代开启。

并且,在3.0阶段中,数据协同不再只单一地通过中心化机构进行数据协同管理,而是正在试图借助去中心化方式,打造一个“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去中心化密态数据时代。

02

同期还有哪些技术值得关注?

大数据

过去一段时间里,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企业滥用数据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粗放数据经济模式已经不可行,在监管加强的当下,如何能在数据计算的同时保证数据的隐私安全,成为悬在各企业面前的一道难关。

兼顾数据分析计算和隐私保护、信息经过处理不能被复原等,这正是隐私计算的价值和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隐私计算成为一抹光亮,市场正被逐步打开。

云计算

后疫情时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云计算市场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混合云的潜力也让各大云计算厂商看到了商机,争相布局。

从功能上来说,云计算可以极快处理数以千计的数据,从而提升网络的性能,而隐私计算,则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隐私性。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云计算是最早发展起来的,虽然只占据了4%的市场,而隐私计算行业还在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从发展来看,这两个领域并不冲突,云计算发展离不开隐私计算支持,因为隐私计算让云计算更加可信。同时云计算行业的发展,也为隐私计算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进步需要数据的支撑,如果数据主权和隐私保护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这会使人工智能无数据可用的现象会更加严重,人工智能发展也将停滞。

然而隐私计算给我们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路径。以联邦学习技术为例,它最大价值在于:可以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充分挖掘和共享利用。

基于联邦学习技术,人工智能公司可以在不收集归纳各方数据、不泄露各方隐私的前提下,通过协同计算进行算法训练,保障数据利用合规性的同时,让数据拥有方更乐意共享数据,让人工智能更加智能。

区块链

在隐私计算领域,区块链已成为关键核心技术。

从区块链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区块链上的数据需要采用隐私算法来保护,同时区块链也可以成为隐私计算里的枢纽。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去记录、追溯多方协作中的数据集、算法模型、计算过程,并对最终结果进行评估和共识,持续优化协作效率。

区块链通过数据目录、数据库等方式,构建数据流转的枢纽,同时引入隐私计算和全面的治理规则,界定数据的边界,使数据在不出库的同时,依旧可以实现身份认证、隐匿查询等能力。

04

结语

隐私计算旨在打破数据孤岛,促进数据流通。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隐私计算技术已经走出实验室,逐步探索应用并进行规模化。

从应用落地来看,隐私计算已不再单单是技术问题,它同时也受到政策、市场等多方面制约。因为其落地应用已经呈现出跨技术、跨场景、跨行业融合发展趋势。从动态发展的视角来看,隐私计算应用是一项融合了技术、网络、产业、政策等诸多因素的社会化工程。

当前隐私计算往往作为一项功能服务,应用在特定场景,解决特定问题。隐私计算和其他技术、领域、场景交叉融合的案例并不多见。随着隐私计算的规模化应用发展,未来隐私计算跨技术、跨网络、跨行业、跨场景的融合应用将会成为主流。

虽然,在现有阶段,隐私计算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被探索出有无限发展的可能,但是在技术实际规模化商用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定的挑战,比如安全机制是否可验证可解释、相关标准规范不够健全以及数据源是否合规等。

但一项技术的发展必然经历技术探索、市场启蒙、局部应用到互联互通的过程,因此,隐私计算产业的生态建设尚需各方的努力,而隐私计算在发展历程中的故事仍值得人们继续深挖。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5:11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