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比特币下一波牛市?还需解决这 2 个问题_FUN

编者按:本文来自TokenClub,作者:孙副社长,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有删节。从某种程度上讲,现在的币圈,像极了大洋中的孤岛。被困在岛上的币民们望眼欲穿地期待着牛市的到来,盼望再现2017年的荣光。但是,“牛市”怎样才能到来呢?币圈人的梦想:海量资金涌入数字货币市场在经过过去一年市场的跌宕起伏后,很多投资者发现了:数字资产与我们之前所见到的种种投资商品虽有不同,但终究还是一种商品。既然是商品,就要遵照基本的供需规律——供需宽松时降价,供需紧张时涨价。就目前的市场看,供需状况可以说是相当宽松,从下图可见:2017年全年的新增项目一共343家。而2018年前6个月,就已经达到了394家。图:迄今为止,每个月新增的区块链项目数量也就是说,目前区块链项目的供应量,已经超出了场内资金的支撑能力。而且在可预期的时期内,这些项目所融到的资金都可以维持自身的运转,因此并不会轻易退出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们只能寄望于市场上对项目需求的增加。说的直白一点:多来点资金进入币圈。所以当下的币圈舆论,对于任何跟“资金入场”相关的消息都非常敏感,例如央行的货币政策、国际间的贸易争端、再到各国对数字货币的态度变化等,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引发人们的高度关注,甚至是行情的剧烈波动。但是,对于外界的资金来说,现在的痛点是:不是他们不想参与数字资产,而是目前他们根本就没有做好进入这个市场的准备,由于数字货币市场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更适合B端的机构参与。因此一般来讲,外界资金进入币圈的渠道是这样的:大批投资者把资金交给专业的投资机构,随后,这些投资机构把募到的本金,布局到数字货币市场。然而关键在于:目前这个流程中的两个环节,都没有被打通,因而直接把高达百亿规模的古典资本阻挡在了数字货币行业的大门之外。导致现在的区块链行业对资金嗷嗷待哺,但流入的资金却始终杯水车薪。图:币圈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这怎么办?一边是亟需新增资金灌溉的数字资产市场,另一边是想进币圈而苦无可靠渠道的海量资金,却因两个环节的阻塞而无法连接。究竟有谁,能够打通这个阻塞,引爆下一轮牛市呢?从资金端到投资机构:彼此信任的缺位真是不好意思,就现在的市场上,没人能办得了这件事。为什么?答案非常简单:信任问题。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目前市场上的各种Tokenfund,也就是我们平时总能看到的”XX资本“,它们的运营模式跟传统金融行业的基金类似:从资金端吸取客户的本金,拿到资产端上去搏取收益。然而,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非常明显、却又经常不为人所知的差别——传统的基金,它从资金端收取的是法币,而在资产端赚取的也是法币。这种大规模的法币流通,理所应当地要进入金融部门的监管范围。所以,那些传统的金融基金,往往有着比较严格的准入门槛和操作规则,比如定期地接受监督和审计等。数字资产则不然。它从资金端的客户那里收取的经常是BTC、ETH,到了资产端一侧,则会把这些本金投向各种各样的其他token,包括一级市场和期货杠杆等,一套流程下来,并没有接触到法定货币。因此它从形式上讲,实际上是一个”以物易物“的过程,那些专职于法币监管的金融部门,是无权对他们进行管理的。这种合规形式的差异,导致在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里,市场上的各路tokenfund简直多到了泛滥的程度,只要是个币圈名人,多半都会顶着个“XX资本/基金会”的头衔。但问题在于,这种脱离了传统监管范围的机构,操作上没监督,收益上没审计,你要把资产托付给他们,那这笔本金的安全和收益,可以说是100%被握在了别人的手里。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的投资者都不愿意把钱托付给市面上鱼龙混杂的tokenfund,从而造成了我们上面那张图中的、资金端到投资机构环节的一个阻碍。那怎么办?不得不说,现在的币圈,是一个非常搞笑的存在:天天嚷着要解决信任问题,结果充斥着各种背信与毁约,总说自己研究的技术“可回溯、不可篡改”,结果自己面临这类场景时,又不准备用这个大杀器了。你担心自己的投资没有监督,那你把操盘人的全部实盘操作、收益率、客户评价等信息,都记录到区块链上不就完了吗?要知道,这可是目前为止最容易落地的溯源了,什么食品药品、数字版权,都没有数字资管溯源来得实在。做到了这一步,市场上这些投资机构谁值得信任,谁不值得信任,将会在投资者面前一目了然。这时候,人们就可以选择那些相对更靠谱的机构,把自己的资金相对安心地托付给他们。而传统资金流入数字货币市场的第一个环节:→,也就这样被打通了。从投资机构到资产端:金融工具亟待完善好,让我们假设一下——有朝一日,各路XX资本突然想通了,决定把自己的操盘过程上链,从而促进C端投资者对B端的机构产生信任,出于对数字资产回报率的向往,他们将有很强的意愿,通过靠谱的机构把自己的本金投到币圈里,但问题在于:你们投资者倒是愿意投资数字资产,但人家这些投资机构愿不愿意替你们投,那可还不一定呢。为什么?钱都送到你手里了,为什么不投?各位朋友,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对于那些有节操的投资机构来说,拿到钱,只是在资金端的胜利,接下来,他们要面对更具挑战性的一件事:那就是资产端的风控。毕竟,数字货币这个领域,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必须用各种金融工具来减弱风险。然而问题在于:相比股票、外汇、商品等传统的金融市场,数字资产的金融基础设施目前来说非常简陋,配套的资产管理产品严重缺乏。这使得即便是金融行业的科班人士,面临数字货币市场也经常是一脸蒙逼,根本挑不出什么工具来进行风险控制。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数字货币期货。要知道,这可是最最基础的金融衍生品了,然而放眼望去,现在有几家平台能给做好的?如你所见,由于交易深度不够,N多开设期货业务的平台,动不动就在深夜被一跟大探针凿穿买单卖单,最终完成多空双杀,投资者捶胸顿足。由此来看,很多金融人士选择了在币圈前望而却步,而其手里的大量资金也难以流入数字货币市场,也就不奇怪了。可以这么说,对于币圈来讲,现在必须需要传统金融人士入场,海不海量资金的咱姑且不论,首先你得要把这个领域的金融工具给完善完善,从而打通上图中的第二个阻塞。否则的话,币圈注定是一个风险比还要高的地方,同时也不会有正儿八经的机构来给投资者一个稳定的预期回报率。那现在的各种tokenfund是怎么盈利的?说来比较搞笑,这个问题一句话就可以回答:那就是靠着关系拿项目额度,然后基石割早鸟、早鸟割私募。从本质上讲,其实吃的是关系饭,本质上和80年代物价双轨制时那批物资倒卖者没什么太大不同,堪称创投圈之倒爷,只不过换了个更为国际化的名字而已。在牛市项目井喷、接盘者前仆后继的时候还有钱可赚;然而一到熊市,投资者捂住钱包不放的时候,没有人愿意来接盘,很快就歇菜了。相信有些朋友已经看出来了:币圈的“资金进场”,和所有的事情一样,都是不能仅凭对天喊就能喊来的,而是需要人们实实在在地去做一些事情,而目前最需要落实的,就是的上面讲到的“资产操作上链”和“金融工具完善”两件事情。我们必须承认,现在的数字货币,它更像是一个,而不是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无论是对C端散户还是B端机构,投资体验都比较差,这使得受到去年大牛市激励而入场的投资者们,不仅增量屈指可数,存量上也已经岌岌可危。不过这样也好,用户的缩水,可以让业内人士静下心来去自我反省一下,而不是一味的自嗨,毕竟,投资者作为衣食父母,永远是业内人士需要争取和服务的对象。如果有一天,币圈沦落到天天嚷嚷“这届用户不行”的时候,那就离沉浸在自嗨的小圈子里、最终被时代抛弃也不远了。

将投资区块链游戏的Nazara完成4920万美元融资:金色财经报道,印度多元化游戏和体育媒体平台Nazara Technologies Limited以2.3亿美元估值完成4920万美元融资,SBI Mutual Fund、SBI Magnum Global Fund和SBI 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Fund参投。

Nazara宣布将利用新资金投资电子竞技和区块链游戏等新业务,同时还将对一些游戏和体育媒体公司进行战略收购和投资。[2023/9/7 13:25:18]

区块链碳交易公司BlueSphere Carbon拟融资1000万美元:金色财经报道,区块链碳交易公司BlueSphere Carbon宣布推出碳交易平台,旨在利用区块链技术彻底改变碳信用交易并计划募集1000万美元资金。BlueSphere Carbon 表示,区块链技术现在碳交易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在验证过程中消除所谓的“重复计算”问题。到目前为止,BlueSphere Carbon 已经使用了 Moss Carbon Credit、Klima DAO、Verra 和 Toucan Protocol 等组织开发的区块链技术,而且还在探索其他新兴碳交易市场。(intellinews)[2022/6/9 4:12:23]

腾讯发布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腾讯安心平台”:8月5日,腾讯在京正式发布旗下数字化管理平台“腾讯安心平台”。据悉,该平台主要采取了联盟链技术,利用“一物一码”和区块链技术能力搭建了一套数字化管理平台,能够为每一件商品定制专属“身份证”,实现商品全流程防伪溯源,在区块链分布式存储技术帮助下,可以有效解决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等的问题。(腾讯网)[2021/8/7 1:41:01]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4:6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