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掌握基础理论,精准解读申论出题人意图_人工智能

近两年来,申论的难度不断提高,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对新型理论的考察有了显著变化,不再是单纯的从材料中抄抄就能抄出高分了,这些新型理论包括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大数据技术等,都在近两年的国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果考生对这些概念比较了解,看到材料的第一时间就能精准解读出题人的考察要点,否则就很容易被绕进去。今天我们以大数据技术为例,分别从几套试卷中采取部分材料,来帮助大家更加精准的解读出题人意图。

题目一:“给定资料2”中,M农场的案例为新时代青年创业提供了哪些启示?(2020年国考副省级)

材料节选及勾画一:

此外,M农场还使用物联网技术及田间智能机器对生态水稻数据进行全方位监测和采集,由专家团队进行建模及大数据分析,进行人工智能海量数据训练,深度挖掘水稻生长全过程数据,进行图像识别,建立水稻最佳生长模型,实时生成稻田长势及病虫害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界面,提供病虫害防治指导、作物保护方案,实现了生态农业无人化、智能化管理

解读:本段话使用了一系列的专业术语,描述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如果平时对数据技术有所了解,那么这段材料就很好解读了,如果不了解,就会发现整个材料都是答案,无从取舍。

什么是大数据技术呢?大数据技术就是利用数据来优化决策的一种方式,具体包括大数据采集、预处理、存储及管理、分析及挖掘、展现和应用等过程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三个步骤,分别是:前期的数据采集和储存,中期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后期的数据展现和应用三个层面。其中的核心部分是数据挖掘,挖掘数据则要涉及到云计算。

我们了解了这些知识,就会发现,上面这段话的内容虽然很多,但实际上可以概括为:监测和采集、建模、分析、训练、挖掘、建立最佳模型、优化方案,而这个步骤,其实就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把这段话概括为: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无人化、智能化管理。

出题人之所以不在材料中直接点出大数据技术,目的就是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具体过程的介绍,让你概括出大数据技术这个词语,这就是概括能力的体现。

如果字数足够,也可以更详细点概括为:

善用大数据技术。利用物联网和智能机器检测,进行数据的监测和采集、建模、分析、训练、挖掘、建立最佳模型、优化方案,实现无人化、智能化管理。

题目二:邻区有关部门准备到锦林区学习考察,了解“智慧锦林”综合平台在社区治理方面的特点和运行情况。如果你是锦林区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3”,写一份情况介绍提纲。(2020年国考地市级)

材料节选及勾画二:

2018年,我们经过对举报数据的长期观察,发现餐饮行业的油烟污染是市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王助理说。研判数据提交后,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在餐饮行业集中的街道,开展绿色餐饮示范街区建设。“在综合平台,大数据的运用无处不在。针对居民诉求较多的问题,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定期分析研判,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解读:

这段话主要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其中的高频词就是数据,具体包括数据的检测和采集,数据分析研判,数据应用,因此,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

检测采集举报数据,定期分析研判,辅助政府决策。

相比上一题而言,这道题目就简单得多了,因为这是地市级的真题,而上一题是副省级的真题,考察难度上有所区别。

问题三:上级部门来W市考察,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就W市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探索,写一份汇报提纲。(2018年国考副省级)

材料节选及勾画三:

不仅通过“机器换人”减少人员、提升效率,还要基于物联网技术,用数据建模,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为产品生产找到一个最合适、成本最低的制造模式。

解读:这里再次提到物联网、数据建模、大数据分析等很熟悉的词语,这三个词语都是大数据技术的部分内容,目的是找到一个最合适、成本最低的制造模式,“降低成本”是核心词。因此,我们就可以概括为:

运用大数据技术改进制造模式,降低生产成本。

所以我们通过这几道题目的分析,可以发现,对于一些比较热门的理论务必要烂熟于心,丰富自己的基础知识,能够有效帮助我们提高对材料的解析能力,迅速概括出材料主要内容,甚至对于整个材料的逻辑分析,比如2019年国考副省级试卷,假如你对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总要求比较熟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就会发现材料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五个方面展开,如此一来就很容易分析出材料的逻辑,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了。所以,这里建议大家要加强这方面的复习,尤其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一些新提法、新内容,这也是今后申论考试的大趋势。

为什么你感觉正确的答案都不得分?谈谈申论的正确表达方式

申论中的问题段怎么写,十分钟掌握两大技巧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15ms0-4:14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