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朱嘉明数字货币最新思考:传统宽松货币刺激政策正在全面失效_Equilibrium

来源:头条号

3月27日,著名经济学家、数字资产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任朱嘉明在《数字货币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与展望》线上闭门研讨会指出,数字货币已经成为理解现代经济中不可排斥的一个因素。

现在,虽然数字货币规模有限,尚处于早期发育阶段,但是,伴随数字货币的产生、发展和影响的扩大,已经干扰,甚至改变了包括利率、储蓄和投资,货币流动性偏好和货币供给之间过去的逻辑,并将逐渐和加速侵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模型基头,导致传统的货币政策呈现失效趋势。

以下为发言实录全文:

大家好,谢谢各位朋友和与会者。我今天的题目是“数字货币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思路”,希望与大家讨论思考数字货币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哪些问题需要关注和思考?

一、数字货币导致宏观经济的新组合

首先,因为数字货币和数字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导致了货币经济和宏观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因为有了数字货币,货币体系发?结构性变化,有了传统货币和数字货币的分类;因为数字经济,宏观经济同样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有了传统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分类。于是,货币经济与宏观经济的组合与宏观经济之间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重新组合。

这里画了一个图,分了四个类型,一是数字货币与数字经济,二是数字货币与传统经济,三是传统货币与数字经济,四是传统货币与传统经济。

声音 | 朱嘉明:区块链将是重建人类信任的基础结构:2020年1月15日,由中关村管委会指导、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主办,零壹财经作为战略合作媒体的第八届“国际视野下的创新与资本论坛”在北京四季酒店召开。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数字资产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教授带来主题演讲《积极面对全球性信任危机和信任赤字的挑战--区块链将是重建人类信任的基础结构》。朱嘉明指出,数字经济时代,人类社会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信任危机”,与此同时,应对信任危机的传统手段失灵,政府等组织形态的影响机制丧失。而区块链具有的分布式的节点网络、大数据与算法、智能合约等优势,将使得区块链成为支持世界级共识的基础结构。(腾讯网)[2020/1/15]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讨论数字货币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的时候,基本上还是维持着传统经济学理论中的“两分法”,或者说其实隐含两分法的思维来解释货币经济和宏观经济的关系。按照所谓的“两分法”,货币经济和实体经济是不同的经济范畴,唯有将两者分离,进而讨论货币经济和实体经济,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现在,不需要触及诸如究竟如何定义数字货币,数字货币组成,数字货币监管等富有争议的问题。但是,这并不妨碍在这里强调这样一个思想:不管它的规模多么小,它目前的影响多么微弱,但是,只要数字货币成为既成事实,其对宏观经济产生全面影响业已经全面开始,并导致货币经济体系,甚至宏观经济结构发生“解构”和“建构”,形成前面说描述的新的组合模式。

现场 | 经济学家朱嘉明:拥有比特币的人每天都沉浸在货币幻觉之中:8月10日,《Libra:一种金融创新实验》读书论坛暨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经济学家朱嘉明现场指出,Libra的出现使我们以更大的历史视角来理解当下数字货币对古典货币理论和新货币理论的冲击与挑战,而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这个问题。首先,货币思想史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有关货币中性的讨论。如果可以认为Libra是一个货币的形态,那么Libra绝不是以一个中性的形态出现的。另外涉及到货币幻觉,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里错觉,拥有比特币的人每天都沉浸在货币幻觉之中。有关最优货币量的问题,货币数量论首先是货币需求理论。但实际上,我认为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失衡将成为未来经济的最大现象,因为很难找到一个货币需求衡量的尺度,数字货币使得这个问题更加复杂,货币是复杂的但这并不妨碍货币的衍化。[2019/8/10]

这个过程非常像化学反应现象。按照通常的化学反应解释:当一个新的元素进来之后,它会侵蚀和影响整个体系,原本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为新物质的过程即是化学反应过程。数字货币导致了传统货币经济的“分裂”,或者传统货币体系的“异化”,于是,传统宏观经济结构呈现改变,“此”货币体系和此宏观经济结构不再是“彼”货币体系和此宏观经济结构。所以,与2008年比特币诞生之前不同,现在讨论货币经济的时候,已经不能排斥数字货币的作用。同样,讨论实体经济或者现实经济的时候,也不能忽略数字经济的存在。我们要把“化学意识”、“混合意识”和“交叉意识”加入到理解数字经济和宏观经济之间关系中来。

声音 | 朱嘉明:Libra是解决全球金融资源严重不平等的一种构想和尝试:据澎湃新闻消息,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朱嘉明在“天秤币的影响和中国对策”恳谈会(上海场)上表示,金融资源是支撑现代经济成长和运行的最重要的资源。但是,在全球范围内,金融资源的不平等日益严重。不仅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均衡发展,而且加剧了贫富差别。很有这样一种可能:Libra是解决全球金融资源严重不平等的一种构想和尝试。[2019/7/9]

二、数字货币改变货币经济体系

现在就数字货币如何改变货币经济体系问题,有所深入的讨论,并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的比较优势。发行权的多元化。法币的发?基于它的权威性,数字货币并不追求权威性,因此它是多元的。不可思议的低成本,当人人可以依据区块链创造数字货币时,它的成本当然是非常低下的。数字货币超越主权。技术驱动。传统货币的演变是与人类文明和经济连在一起的,是一个历史模式,所以才有一个经典说法,称货币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数字货币是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结果,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由科学技术创造和推动的一种货币。数字货币的市值,种类和区域扩张的能力。数字货币流通速度。

现场 | 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朱嘉明:区块链的本质是集群:金色财经现场报道,3月23日,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主办的“金融数字创新 服务实体经济”为主题的2019数字新金融领袖峰会上,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朱嘉明以“区块链的本质是集群”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他表示目前区块链概念高度国际化、普及化甚至大众化,覆盖到了不同社会力量,从科学界、产业界到政府。另一方面这一行业出现了种种问题——理解纷纭、难以定义、期望差异和利益导向。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是对区块链理解的局限性,一方面过度关注技术本身、为发展现状所遮蔽,忽视或者混淆了“微观”区块链和“宏观”区块链的差异。目前“区块链”这一个词已经无法承载其内涵。要突破和超越“链”的概念和思维,引入“群”、“集合”特别是“集群”的概念和思维,去得到区块链的完整图像。[2019/3/23]

第二,数字货币推动零利率、负利率时代的到来。因为数字货币的出现,未来资本不再稀缺,原来经典意义的资本有可能走向消亡。政府的公共投资、公共消费和公共产品会大幅度地增加。道理很简单,资本的消失是因为原来可以成为资本的货币资源成本趋0,数字货币加入进来之后,供给理论上是无限大的。在理论上甚至可以认为,因为货币需求和数字货币结合,利率的函数将不复存在。

声音 | 经济学家朱嘉明:区块链现在的挫折都是暂时的,未来终将实现:据巴比特消息,近日经济学家朱嘉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区块链的诞生不是横空出世的,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孙悟空”,中国现在这批卷入区块链的人,从来没有走过和学习过科学发展所经历的漫长历史,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区块链现在的最让人担忧和遗憾的是,太多的资源、智慧、人力资本是聚在一种方式、一种模式、一条道路上来思考问题。另外,他也表示,区块链今天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不能证明,它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东西。它包含的所有的原则,和它现在能够实现和证明的东西足以证明它有非常广阔的前途。现在的挫折都是暂时的,而区块链的未来终将实现。[2018/12/15]

第三,数字货币自然超越所谓的“流动性陷阱”。就民间性数字货币而言,其功能相对于传统货币单纯,种类繁多,?且难以与传统货币的“利率”挂钩,所以,几乎不存在对任何单一数字货币,或者数字货币的无限大需求弹性。就法币数字货币而言,与传统货币相比较,具有天然的透明性,难以转换为“投机性”货币需求。

第四,数字货币最终导致IS和LM模型失灵。在庞大的经济学体系中,各种模型数不胜数。但是,IS和LM模型无疑是最为深刻和实用的。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在1938年,基于凯恩斯经济学,提出了IS-LL模型,天才地将货币经济和实体经济连接在一起。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将希克斯的IS-LL模型改成IS-LM模型。IS讲的储蓄和投资的关系,LM讲的是货币偏好和货币供给的关系。不论是IS,还是LM最终都受制约与利率。如今,距离1938年过去了八十余年,距离1949年过去了七十余年,不论货币经济,实体经济,还是他们之间的关系都已经大为不同。特别是过去的利率和投资之间、货币偏好和货币供给之间的逻辑关系已经完全被打乱。而数字货币对传统货币体系和宏观经济的渗透,加速了IS和LM模型失灵。

左为希克斯;右为汉森

三、数字货币全面侵蚀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基石

数字货币将全面侵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模型基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庇古效应,凯恩斯?命,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以及传统国际贸易模式。

第一,庇古效应。在中国经济学界的研究始终不够充分。庇古因其对财富、福利、产业、就业,以及制度比较方面的理论和思想贡献,极大的丰富了宏观经济学。庇古对宏观经济学最有影响的是“庇古效应”,所描述的是趋于低下的物价水平,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创造财富效应。现在,物价水平和消费、金融资产的相关性特征已经改变。即使进入低通货膨胀阶段,也未必发生“庇古效应”。物价水平现在对财富的关系的敏感程度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分离,股市波动和物价水平之间没有直接的相关性,或者相关性越来越小。数字货币和数字经济加剧了这样的趋势。

庇古

第二,凯恩斯革命。在20世纪后半期,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学家的影响力可以超过凯恩斯。甚至至今如此。代表凯恩斯经济学的《通论》出版于1936年,针对与刚刚发生的大萧条,所以,凯恩斯经济学曾经被称之为“萧条经济学”。凯恩斯提出的“有效需求”理论,通过增加投资扩大就业,极大的扩展了宏观经济学总需求理论。但是,进入数字经济和信息时代之后,投资与就业的相关性不断削弱。

第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Model)。这个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浮动汇率制度对各国宏观经济存在重大的和有效影响。但是,人们看到的是,国家和央行对汇率制度的干预正在普遍化,加之对资本自由流动限制的增加,宏观经济越来越受制于政府的影响。因为数字货币,例如比特币,具有天然超越主权的特征,不存在所谓汇率制度的限制。当然,法定数字货币,特别是央行数字货币似乎依然存在汇率框架的约束。无论如何,数字货币会对现存的汇率制度与机制发生深刻的和持久的影响。

第四,传统国际贸易。在经济学通识文本中,关于总需求有?个公式:AD=C+I+G+(X-M)。其中以出口减去进口体现的国际贸易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少因为互联网革命和信息时代到来,基于全球化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形成,服务贸易崛起,传统贸易正在被改变,因而影响了各国宏观经济格局。现在几乎可以清楚地预见到,数字货币和数字经济将会进一步改变国际贸易自身的结构,同时影响国际贸易在宏观经济中的位置。

总之,从世界范围内看,支持宏观经济的经济制度,宏观经济结构和机制,特别是政府影响和干预宏观经济的政策体系,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当然,我们不能将这些变化仅仅归因于数字货币和数字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得出这样的结论显然为时过早。但是,数字货币和数字经济无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潜在的新趋势。

四、数字货币对于经济复苏的另辟蹊径

最后,谈谈数字货币对于改变经济危机常态化,实现较为长期的经济复苏,可能是一个另辟蹊径的选择。因为数字货币的诞生:改变投资方式。主要是改变资本形态,资本地位,资本主体。集中体现为利息对资本、资本对投资模式的全方位变革。改变产业结构。主要特征是非实体经济,包括数字经济、信息经济和观念经济的发展。改变就业模式。自我就业,合作经济和共享经济会逐渐主流化。改变经济组织。主要是传统公司形态会走向衰败,企业小型化、创业模式的多元性。

总结以上四个方面,我希望传递这样的思想和理念:数字货币已经成为理解现代经济,不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所不可排斥的极为重要的因素或元素,不可低估数字货币对原来的货币理论、实体经济,所产生的现实和长远影响。对此,世界主流经济学家是估计不足的,并且影响了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以货币政策为例,自2008?年之后,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力走向微弱,再低的利率,甚至零利率和负利率,都对刺激经济乏力,货币政策正在出现全面的失效。在2020?年3月新冠病的世界性蔓延开始后,货币政策的失效更加显著。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历史性现象。

最后,以上是我今天分享的并不成熟的观点,谢谢大家并希望听到各位的批评、指教和comments。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大币网

[0:0ms0-11:160ms